大陸網友elapse好文--二十世紀少年與搖滾樂

看板MONSTER作者 (不玩魔獸會死)時間19年前 (2006/07/24 14:49), 編輯推噓11(1103)
留言14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昨日之歌──For[二十世?少年] 2005-7-13 15:52:00 文/elapse 出處:云中漫步 《20世紀少年》是關於什麼的漫畫?書中的搖滾又代表什麼?如果從最單純的角 度去看待:音樂和圖畫都是以最直觀的方式打動人們,當這兩者緊密結合的時候 ,會產生怎樣的奇妙變化?   一 This is a rebel song(叛逆之歌)   關鍵字:   20th Century Boy   20世紀70年代早期,一種名為glam-rock??追求唯美誇張舞臺形象的風潮 的興起,讓搖滾多了不少嫵媚與華麗的風致。歌手們身著綴滿亮片的毛皮外衣或 是中世紀女式華服,還有黑色高跟長統靴、假髮和女妝等等……這些模糊員鴣瀆帻 用獵?獾畝纉?閃薵lam-rock的外在象徵。Marc Bolan??T-Rex的主唱,正是開 創這一風潮的先鋒人物。Marc Bolan 和之後的David Bowie??另一個glam rock 的前衛偶像在七十年代早期一時風頭無兩。   說到他們幾位與Glam Rock就不能不提Velvet Goldmine(紫醉金迷)這部電影 。據說主角的經歷即是以David Bowie為原型。電影的原聲收錄了T-Rex和Roxy Music以及Teenage Fanclub、Shudder To Think等glam樂隊的歌曲,其中第三首就 是T-Rex的《20th Century Boy》。我沒看過電影,想像中是一妖豔奢華頹廢的…… gay片。   從代表專輯封面、演唱會截圖和電影海報來看,視覺衝擊並不如想像中強烈, 畢竟後現代的bt程度要高竿多了。但對於剛剛經過60年代大震盪(不管是社會結構 還是精神思潮)的年輕人和音樂人,這些出位元的打扮不啻為新一輪反叛的象徵。有 意思的是,從網上和其他管道得到各種有關glam-rock的介紹評論,無一不以大量篇 幅鋪陳它華麗的表像,而對於這一類音樂本身的風格和內涵卻語焉不詳。所以從這個 意義來講,在樂迷和評論家的眼中,它並不是一個鮮明的音樂流派或有什麼革命意義 的音樂理念,而只是:戲劇化的表面+搖滾樂=Glam Rock。   對於漫畫來說,故事一開頭的那段可以看出來:浦澤的20th Century Boy徹底 拋棄了glam-rock原來的浮華之義,這首歌是作為反叛的象徵和?喊者的宣告出現 在人們面前。   鏈結:   Marc Bolan英文主站   Marc Bolan日文網頁:T.REX?時代   55部海外搖滾電影   二 沒有經典的時代   關鍵字:   The Beatles(披頭士);John Lennon(約翰.列儂);Bob Dylan(鮑勃.狄倫) (注1)   我們生在一個沒有經典的時代,60年代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似乎只能在音 樂中觸及一些模糊的東西。但當這些名字出現在面前,我們會屏住呼吸,然後覺 得那些如迷霧一樣的東西好像一?那清晰起來,看:搖滾的孩子們,永遠不會變 老,他們只會慢慢地遠去……   最喜歡《20世紀少年》兩個段落:   1、賢知旁若無人地彈著吉他高唱:get back get back get back get back   不需要打開音箱放The Beatles這首歌,只是那畫面就覺得所有的血液一下子 沖到腦子裏,一種類似瘋狂卻更細膩更柔軟的東西讓你有點喘不過氣來,那就叫 "感動"。   浦澤是個留白的高手,他沒有把歌詞裏最重要的後一句寫上來,卻能使讀者產 生無數的聯想。Get back的後一句是: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回到你 曾經屬於的地方),對照賢知此時的心情,令人感慨萬千。夢想與現實,搖滾與現 實,那種時時刻刻要把人撕裂開來的矛盾在宣洩時候的憤怒與暢快……混沌的生 活中,我們忘了過去的追求忘了夢想,但我們卻很清楚記得自己曾經有夢想…… 浦澤在用音樂和畫面告訴我們賢知的想法。   2、賢知之歌   不需要任何言語,需要的只是一雙耳朵,詩人般敏感孩子般真誠的耳朵,想要 瞭解Lennon,瞭解Bob Dylan,明白賢知的心情,請去聽聽他們的歌。   注1:任何介紹都是浪費,如果你還不熟悉這幾個人的名字用google自己補課 去。   三 早夭的天才   關鍵字:   Robert Johnson(羅伯特.喬森);Jimi Hendrix(吉米.亨德利克斯); 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Janis Joplin(珍妮絲.喬普琳)   Robert Johnson,黑人布魯斯歌手,關於他的資料很少,只是片言隻語。很 喜歡書中提到羅伯特.喬森時引用的那個故事:傳說,他將靈魂賣給了魔鬼,然後 換來了魔鬼般的吉他演奏技藝。儘管只留下了29首曲子和這個神秘故事,但其 吉他技巧和演唱風格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布魯斯歌手,並最終間接催生了搖滾樂。 27歲,死因不明。   Jimi Hendrix,搖滾史上最讓人瘋狂和著迷的傳奇,Jimi之于電吉他如同帕格 尼尼之於小提琴。在開發吉他演奏的無限可能性上,沒有人比他走得更遠了, Jimi之後的吉他手面對是一個無法逾越的瘋子天才。毫不吝惜的揮霍著音樂天賦 的Jimi,一直服用迷幻藥的Jimi,也許真的把他的生命和毒品一起融進了每一個 音符,讓聽的人忍不住上癮。27歲,吸毒過量去世。   Jim Morrison,The Doors樂隊的主唱和靈魂人物,他那具有詩歌氣質的迷幻 搖滾,讓人們為之瘋狂。這同樣是個毫不在意浪費自己才華的天才,毒品和性給 他靈感的同時也消減著他的活力。迷幻搖滾在Morrison達到了頂峰,1971年 Morrison的去世也同時宣告了這一音樂形式短暫生命的結束。27歲,心臟病發去 世。   Janis Joplin,60年代最有分量的女性搖滾歌手。她有著沙啞的嗓子和毫不出 眾的外貌。那個時候,女性歌手要麼作為搖滾樂隊主唱卻不是中心人物,要麼只 能在民謠上和男歌手打個平手,而Janis Joplin改變了這一切。她奇特的唱法和憂 鬱的藍調味道征服了所有人的耳朵和心。27歲,吸毒過量去世。   為什麼要借賢治之口在《20世紀少年》中反復提及這四個人?為什麼賢知如 此執著於這幾個早夭的天才?   沒有人比賢知自己更瞭解,他並不是一個天才,天才是註定要發光的,他們 的早夭是因為把自己全部的生命投入到某些東西上面,而年輕的賢知沒有做到。 從漫畫一點一點的追憶中,可以知道,搖滾對賢知的影響之深幾乎相當於他的精 神支柱。所以,在內心深處,他厭惡對現實妥協的自己,也許他也希望能像那些 人在生命最光輝燦爛的時候結束生命。流星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的短暫和美 麗。然而,現實是,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遺忘了過去。所以這個27歲早夭的 意象要結合上一部分賢知的"Get back"宣告來看:如果我們不能真的回到自己 曾經堅持的一切,那麼至少可以重新開始走自己應該走的路。這也在某種程度 上解釋了為什麼賢知可以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他已經成為一個現實的理想主 義者,所以清楚自己應該做而且要做什麼。賢知以另一種方式成就了他理想 中的形象,雖然並不是在音樂方面。   四 鏡中歌   《20世紀少年》中涉及搖滾的內容究竟有多少?這是對我來說最有意思 的一個問題,因為當你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常常會發現它無處不在。所 以,寫起來覺得極有趣的就是這個仿佛遊戲似的索隱^^ (但是,當發現自己 打算根據"賢知之歌"的歌詞和旋律,來分析究竟用了Lennon和Bob Dylan 哪首歌的時候,開始擔心是不是要墜入魔道了……默)   以下是被漫畫中一些關鍵字觸動而產生的引申,關於這部分還有很多想 法,在《20世紀少年》連載結束之時應該會再做全面增補。   關鍵字:   愛與和平;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1967年,打著"音樂、愛與鮮花"旗號的Monterey Pop Festival(蒙特利 爾音樂節)開幕了,這一音樂節彙集了當時不少有名望的樂隊,更讓一幫耀 眼的天才流星們登上了搖滾音樂的歷史舞臺,比如上文提到的Jimi Hendrix (吉米.亨德里克斯)和Janis Joplin(珍妮絲.喬普琳)等,他們註定會在此刻 寫下最輝煌的一筆。那個時候,小城蒙特利爾成了5萬音樂人的天堂和LSD (注1)的天堂。可以說,它是1969年讓賢知激動不已的Woodstock Rock Festival(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響亮前奏,在盛況空前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中, 參加者達到了驚人的50萬人。但,一個東西常常是在最輝煌的時候就是開始走 下坡路的時候。不過沒關係,在最後的落寞之前,我們還有大把的激情可以揮 霍。   看過《重慶森林》嗎?整天晃晃悠悠的王菲在電影的每個角落裏跳動著, 伴隨著她的是那首California Dreaming(加州夢想)。原唱就是我們現在要說的 樂隊The Mamas and the Papas(媽媽和爸爸),這是一個60年代聞名遐邇的流 行民謠組合,它的主唱兼作品主要創作者John Phillips,1967年應邀寫了蒙特 利爾音樂節的主題歌(終於把他們扯上關係了……):San Francisco。在這段動 盪的音樂大潮中,San Francisco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自己的特色。還記得賢知第 一次被搖滾吸引的時候說什麼來著--愛與和平的搖滾樂啊,San Francisco正 是這一信念的理想代言。把音響開到大,上個世紀60年代的風情就從流暢的 吉他簡單的配器毫不矯飾的嗓音中一點一點蔓延開來,不信你不會被那骨子裏 不切實際的樂觀精神和理想主義打動…… (試聽:http://61.172.246.158/vivian/californiadreaming.mp3)   注1:當時很多搖滾音樂人服用的迷幻藥,不少傳世民曲都是在他/她們毒 癮發作之時寫的。   關鍵字:   飛行史拜達   賢知搞搖滾的前輩給自己的樂隊起名叫:"飛行史拜達",為什麼是飛行 ?史拜達這三字的英文出處另有玄機嗎?   60-70年代,有兩個著名搖滾樂隊的名字都和"飛行"有關,Jefferson Airplane(傑弗遜飛船)和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船)。   Marty Balin主導的Jefferson Airplane(傑弗遜飛船)于1965年成立,主 唱為Grace Slick,有些推崇者認為Slick聲音的感覺可以和珍妮絲.喬普琳相比 。60年代中期是樂隊活動的主要時期。他們是一支迷幻搖滾樂隊,聽聽 《Somebody To Love》,第一句是"When the truth is found to be lies,And all the joy within you dies"(當真理被發現是謊言的時候,你所有的快樂也就消失了 ),很能代表其嬉皮主義風格--唱理想的破滅、迷幻藥,當然還有愛。   沒聽過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船)就算是沒聽過重金屬,沒聽過Stairway To Heaven(樂隊代表作)就算是沒聽過搖滾樂。Led Zeppelin是真正意義上 的第一支同時也是最偉大的重金屬樂隊,用"噪音"摧毀人們的耳朵然後再 重構一切,這是我眼中的Led Zeppelin。從1968年組團到1980年因鼓手意外 身亡而解散,在這12年間他們一共推出9張專輯,其中樂隊的同名專輯Led Zeppelin系列是傳世經典,如果任何人看到BOX SET或者紀念DVD,拜託 一定買下來寄給我……   一個朋友的話:聽他們的歌之前請想清楚,因為喜歡Led Zeppelin將是一 輩子的事情……   如果知道史拜達這個詞在日文原版中怎麼拼寫的,也許還能再掰幾百字 ,不過現在,就先到這吧。   關鍵字:   血腥除夕;屠殺   1977年,四個愛爾蘭孩子(平均年齡16歲)把樂隊名字改為U2,那時候 沒有人想到,他們將在80年代震動整個搖滾樂界。1983年,U2的成名專輯 "The war"將這個樂隊推到了世界的面前,雖然1987年的"The Joshua Tree" 得到更好的評價和衝擊力,但感覺"The War"非常真誠的體現了U2對政治宗 教的批判和反思。專輯中最值得注意的是:New Years Day和Sunday Bloody Sunday(新年和血腥星期天),那一年英國的各個大學裏面都可以聽到這兩首 歌。再回到漫畫上來,如果把這兩首歌的名字放在一起,你發現了什麼--就 是Bloody New Year(血腥新年)啊,我說浦澤,你其實是U2的歌迷吧……   這個猜測不是空穴來風,因為Sunday Bloody Sunday的背景也頗值得玩味 。U2創作的根源是愛爾蘭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血腥事件:1972年,愛爾蘭 舉行了一場抗議英國政府的遊行示威,軍方和遊行民眾發生了衝突,最後軍隊 竟然直接向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並導致多人死亡和受傷。重重疑點下,真相 至今不明。再對比《20世紀少年》的情節,感覺浦澤參考了這一事件和U2的 歌曲,賢知執著的正義感讓我想起了Bono(U2主唱),而書中對於無辜平民 被害的歎惋也有音樂和史實的影子。   有興趣的人可以再看看2002年獲柏林金熊獎的《Bloody Sunday》-- 1972年大屠殺的紀實片。非常壓抑但震撼的電影,片尾用的就是這首Sunday Bloody Sunday。(DVD是一年前買的,不知道現在碟市還能不能找到)   五 流水帳   所有打算寫但還沒寫完的都被扔到了這裏……   關鍵字:  Jumping Jack Flash;Rolling Stones(滾石樂隊);Mick Jagger(米克.賈格爾) ;Keith Richards(基斯.理查)   Muddy Waters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個完全陌生的名字。這個有著黑人 天生的布魯斯靈魂的音樂家,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藍調吉他手之一。他的音樂 影響了眾多我們所熟知的吉他手和樂隊,比如5個毛頭小子(注1)甚至以 他的一首歌來為自己的樂隊命名……於是搖滾史上最偉大的樂隊之一誕生了 :Rolling Stones(注2)。不像很多歌手、樂隊由於死亡或分裂而只能讓喜愛 他們的人在當時沉溺在後世懷念,1963年組建的Rolling Stones從此奇跡般 地在舞臺上整整"滾動"了40年並有望一直繼續下去……如果你想知道他 們的魅力究竟來自哪里,就一定要看Rolling Stones的演唱會。這是完全屬於 現場的樂隊,即使只是DVD的影像,也足夠感染得人瘋狂起來!   注1:當時這五個人是:Mick Jagger(米克.賈格爾)、Keith Richards (基斯.理查)、Ron Wood(朗.伍德)、 Charlie Watts(查理.沃茨)和替樂隊起 名並創作大量名曲的Brian Jones(布萊恩.鐘斯)。Brian Jones於1969年被樂隊 開除,並在幾個星期後自沉游泳池底,自殺還是偶然至今是一個迷。   注2:Bob Dylan(鮑勃.狄倫)有一首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猶如滾石 ),有趣的是,滾石樂隊後來也翻唱了這首歌。   關鍵字:   Bad Finger   如果不是因為在《20世紀少年》某頁翻到他們的名字而開始在網上搜索 ,還不知道70年代初的英國居然有這麼一支被稱為"窮人的甲殼蟲"的樂隊 。據說風格極類似Beatles,並融合了the Who與Beach Boys的音樂元素,但 具有更多的流行色彩:旋律和音樂感受比思想性多。他們最有名的專輯是1973 年的《Straight Up》。因為至今沒有找到任何一首可以試聽的歌曲,我無法做出 什麼評價。僅僅從網上的資料來推斷,如果不是命運多舛,他們雖然不是引領 時代的天才但至少會留下更多的音樂來證明自身的才華。但現實是,先被蘋果 唱片的混亂管理所累,後因第二個東家華納懷疑樂隊財務不清而被冷藏,以 至於主唱Pete Ham於巨大壓力下,1975年在絕望中自殺身亡(真……真可憐)。   關鍵字:   CCR(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這支樂隊完整的名字是克理登斯清水復興合唱團……如果你對他們沒有 印象,可以找找手頭任何一張老民謠的合集,一定會發現這首歌:Cotton field ,這是國內CCR流傳最廣的歌。雖然67年組建到72年解散僅僅5年,但他 們的影響力超越了時間。在英文主題站上你可以感受到,這是真正屬於老歌 迷的樂隊,所有想要瞭解那段歷史的搖滾、民謠的人,都應該聽聽CCR的音 樂,他們的精神和氣質都強烈充滿了6、70年代的風格。   關鍵字:   CSN&Y   CSN&Y即David Crosby、Crosby Stills & Nash And Young(庫洛斯比、 史蒂爾、那西和楊)。Neil Young(尼爾.楊)被稱為"鮑勃.狄倫式"的民歌手 ,他在69年與Crosby, Stills & Nash(即CSN)這個樂隊組團。雖然他們的合 作不到兩年,但期間的作品對後來的民謠搖滾鄉村搖滾風格影響極其深遠。 Neil Young與CSN在1971年分道揚鑣,繼續推出自己的作品並活躍至今。   (Neil Young的專輯一張沒淘到,再多一句我也寫不出來了……誰能支援 一下他的音樂先--|||)   關鍵字:   AOR   這個出現在不太顯眼的頁面旁白中。AOR即Album Oriented Rock(專輯導 向搖滾)又名Adult Oriented Rock(成人導向搖滾),關於此旁白的注釋裏有個拼 寫錯誤:Orienteted應為Oriented 之誤。所謂Album Oriented Rock,是由美國 FM電臺專門放搖滾音樂家的專輯而非單曲得名,有時又作Adult Oriented Rock ,是因為比起熱衷單曲的青少年,成人更傾向于購買專輯。   關鍵字:   艾力古拉   某頁出現的某人名字,蹩腳的翻譯令我徹底絕望了。同頁出現的另一個 名字經音變考證應為珍妮絲.喬普琳,這個名字卻沒有絲毫線索……誰來告訴 我他/她到底是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28.21

07/24 15:57, , 1F
這篇寫的真好 有沒有原網址?那個愛力股啦是愛力克萊普頓嗎?
07/24 15:57, 1F

07/24 20:09, , 2F
應該是他沒錯
07/24 20:09, 2F

07/24 21:19, , 3F
我說浦澤一定是吉他兼搖滾迷!!
07/24 21:19, 3F

07/24 21:20, , 4F
寫的很專業耶...27魔咒真是...馬上想到Curt XD
07/24 21:20, 4F

07/24 21:37, , 5F
不小心打錯... Kurt
07/24 21:37, 5F

07/24 23:36, , 6F
好文
07/24 23:36, 6F
※ 編輯: Connels 來自: 218.175.28.21 (07/25 01:25)

07/25 11:00, , 7F
能夠更深入的了解搖滾和浦澤在作品中加入的隱喻 好文!
07/25 11:00, 7F

07/25 22:42, , 8F
Sunday Bloody Sunday會不會太硬凹
07/25 22:42, 8F

07/26 00:10, , 9F
good job~
07/26 00:10, 9F

07/26 03:13, , 10F

07/26 20:22, , 11F
我不認為有太多的隱喻在,搖滾樂半調子的文章都是這樣
07/26 20:22, 11F

07/28 12:09, , 12F
那個十字路口的人不是Tommy Johnson嗎?
07/28 12:09, 12F

07/30 09:37, , 13F
順便問一下大陸網友常說的"bt"是什麼意思?不是P2P喔!
07/30 09:37, 13F

08/02 22:37, , 14F
BT相當於注音文ㄅㄊ,大部分是「變態」之意。(應該吧)
08/02 22:37, 14F
文章代碼(AID): #14n6s1Av (MONSTER)
文章代碼(AID): #14n6s1Av (MON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