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漫畫發展史.......
根據李闡的說法,將臺灣漫畫史初分為:
(一)萌芽期:1945-1949,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四大編輯陳
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
稱為臺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
傳》為臺灣光復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歷二二八事件後,臺灣漫畫也一片
沉寂。
(二)興盛期:1946-1960,隨中央政府遷臺之前輩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帶來了各類豐富
的漫畫,也啟開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面提
供了為數極多的時事評論的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人
、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另外,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鬥史》是自傳式的
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
的代表作。至於連環漫畫如陳海虹的《小俠龍捲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
《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嬸婆》等噲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絕後的
漫畫黃金時代。而此一時代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還包括了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游龍
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兒童漫畫的創作。
(三)衰頹期:1961-1981由於1952中央、新生兩報的漫畫版相繼停刊,轉載外國漫畫的風氣
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為臺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
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於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為前輩漫畫家詬病爭議,尤其對
於日本漫畫的盜版漫畫及媚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場導向,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為優
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
(四)轉型期:1974-1982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漫畫文化的交
流,前者以臺北市新聞處於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為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八十九
人且觀賞民眾亦達十五萬人次。另中國漫畫學會於1986年接受美國亞洲學會推薦李闡等三
梯次為期一個月的訪美漫畫交流活動與行政院新聞局於1987年主辦的李表哥及國際漫畫比
賽開啟了漫畫家國內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場》《皇冠
漫畫周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提
供本土漫畫家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
、孫家裕、敖幼祥、麥仁傑、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
頭角。
(五)成熟期(1983-)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漫畫理論
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1998年後的漫畫期刊卻缺乏學刊的興辦且以
本土學術出發的學刊仍不多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9.144
推
11/19 23:08, , 1F
11/19 23:08, 1F
Nativ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