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解析處女座沙加

看板Seiya作者 (一起加油)時間1天前 (2025/05/06 21:23), 1天前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1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從佛法的觀點來解析沙加】 之前為了寫沙加的故事,我去找了一些佛教相關書籍來看。 從以前到現在,我對沙加這個角色一直都很難理解, 不曉得該如何去拿捏沙加的個性。 在本傳故事中沙加雖然戲份很重,但對於他個性的描述卻很模糊。 我們知道沙加很強,被稱為「最接近神的人」, 還了解叫做「阿賴耶識」的第八感。 但沙加的個性卻很難從本傳故事中去拿捏 (阿布羅狄也是,不過阿布羅狄可以歸咎是因為戲份太少表現不夠) 初登場在處女宮時,沙加要一輝跪下膜拜他, 這個舉動讓沙加看起來是個自視甚高的人。 但隨即他又拯救了一輝的性命,並說一輝讓他初次感到迷惘, 這也顯示出沙加似乎有自認不足之處, 讓我將之前對沙加「自視甚高」的印象,修正成階級的差異 (也就是以黃金聖鬥士的身份對青銅聖鬥士的態度,而不是沙加自己的個性) 沙加明明知道撒卡的叛變卻默許,彷彿跟迪斯馬斯克一樣站在邪惡那一方, 但是又要一輝趕快去教皇殿幫助星矢, 看起來也不像迪斯馬斯克那樣只是單純支持撒卡。 比起撒卡的矛盾我還能用人性來解析, 沙加的個性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去解讀, 我甚至覺得這不像是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樣子。 沙加的形象超凡脫俗,對照整個本傳故事來看,他這樣的形象也很合理。 比如被認為是佛陀釋迦的轉世, 或者在故事中給予沙織「活著去到冥界」的指點。 但即使是高貴的黃金聖鬥士,畢竟也是個人, 透過星矢的故事大家可以明白為什麼聖鬥士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是因為肉體或是精神上透過修行鍛練而來的。 於是我想試著摸索沙加是如何鍛練自己修行到這樣的境界。 便從沙加最擅長也是讓人印象最深的「佛法」中去找尋。 【沙加不是佛教徒】 講到「佛法」大家就聯想到「佛教」。因此便得出「沙加是佛教徒」這樣的觀點。 也同時疑惑,一個佛教徒,為什麼會去信奉希臘的女神雅典娜。 在此需要先釐清一件事:「佛法」並不等於「佛教」。 「佛教」是一種宗教。 而「佛法」指的是釋迦牟尼當年修行時,領悟出的世間真理與理念 (之後釋迦的弟子們以釋迦的理念去傳道,才形成一種宗教) 如果沙加是佛教徒他就必須守戒律, 然而佛教徒最不能犯的一條戒律就是「不殺生」, 這跟沙加身為聖鬥士的身份相違, 因此我認為沙加並非佛教徒(更不用說他還留著那頭連女生都羨慕的長髮) 然而即使不是教徒,也可以接受所謂的「佛法」。 就像你可能是無神論者,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你會愛護生命(佛法中的「慈悲」)一樣。 所謂「佛法」指的是世間真理, 就像有生就有死,或日出日落這樣的「真理」。 只是這樣的真理透過佛(釋迦)來說明教導,就變成了「佛法」這個名詞。 雖然沙加不是佛教徒,但他也許是以佛法為基礎來修行的。 作者車田老師說過,當他構想出沙加這個角色時, 為了描繪這個角色,他去讀了手塚治虫的「佛陀」。 於是我也跑去讀這部之前我沒看過的「佛陀」。 透過這部「佛陀」讓我大致明白了釋迦的故事與背景, 雖然我不曉得車田老師是否想將釋迦的故事套用在沙加這個角色身上, 但基於原作中所提及「傳說沙加是釋迦的轉世」, 因此我個人就把釋迦的故事套用在沙加身上來解析。 先講生長環境。沙加的出身修行地是印度恆河流域, 雖然在二十世紀的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 但不管是佛教還是印度教,都有「輪迴」和「因果」的基本教義。 它不只是宗教教義,還是深植在當地人心中的文化觀念, 好比「孝順父母」這種儒家觀點已形成我們傳統的文化觀念一樣。 此外還有「種姓制度」。雖然印度早已明文廢除這種制度, 但畢竟已經流傳了千年,在當地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形成一種觀念。 當初釋迦牟尼的種姓(階級)是居於最高的「婆羅門」之下的「剎利帝」, 也是屬於很高的階級,何況釋迦還身為王子。 但出身剎利帝又是王子的釋迦不明白, 就連最尊貴的婆羅門也避免不了「輪迴」與「因果」, 那麼享有各種特權的婆羅門,與那些受苦的下級種姓又有何差異? 於是年輕的釋迦王子便開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在修行之中領悟出了「十二因緣」等等的世間真理之後, 成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 雖然沙加生於現代的二十世紀, 但世間的貧苦,戰爭,歧視等等苦難卻一直從未消失過。 本傳故事中有一幕是六歲的沙加與佛陀之間的對話, 年幼的沙加悲嘆著這個世間為何充斥著各種苦難 (漫畫中沙加是說「我誕生的這個國家」,但我覺得可以擴大解讀為「我誕生的這個世間」) 看見漂流在恆河中的屍體與河岸旁祈禱的人的強烈對比, 不禁懷疑人來到世間是否就只是為了受苦? 更何況就算在人生中擁有了喜悅和快樂,最後還是要走向「死亡」。 那麼人又是為了什麼而來到這個世間呢? 沙加年幼時的這個憂慮,與佛教故事中釋迦決定離家修行前的憂慮很相似。 釋迦離家修行多年之後終於領悟了「因緣」這個真理而成佛, 於是我也想用我自己的觀點,套入釋迦的故事來解讀沙加如何成為「最接近神的人」。 在佛教故事中,釋迦悟道之後為了拯救蒼生於是到處去演講 ──真理其實一直存在,只是世人不明白, 而釋迦的論道說法讓世人明白何謂真理。 開竅的世人聽完釋迦的說明之後將他視作神一樣看待, 但釋迦很謙遜的回答他並不是神,他只是明白了世間的真理而已 (所以佛教的主要教義並不是要人去相信某個特定的神佛, 而是要讓自己提升到那個境界,也就是「人皆為佛」的含意)。 因此沙加的稱號「最接近神的人」由來於此。 沙加是人並不是神,但沙加明白世間真理,將自己提升到近乎於神一樣的境界, 也讓他在同樣都是黃金聖鬥士的十二人之中,顯得最為特別。 【十二因緣】 至於沙加領悟了什麼真理,我選擇用「十二因緣」來解讀。 以下對於十二因緣的解說,可能會很冗長而枯躁。 我希望能解釋得明確一點好讓大家看得懂。因為我本來也是不懂的XD 印度原本就有所謂「輪迴」的觀念,生死不停地在循環,如花開花謝般無常。 輪迴中又有「因果」的法則──前面起了什麼因,後面就出現怎樣的結果。 在因與果之間還有「緣」將兩者連結起來 起了因之後,用怎樣的方式,去導致這個結果。 並且可能因為方式(緣)的不同,產生出來的結果也不同。 如果用「十二因緣」來解釋一個人的生命輪迴如下: 1.「無明」:前一世的無知狀態。 2.「行」:前一世的種種業行。 3.「識」:也就是阿賴耶識。 佛法中沒有「靈魂」這個概念,人死後肉體也消亡, 所以沒有靈魂,沒有形體,什麼都不會留下,只有阿賴耶識。 前一世累積的業行所產生的「因」被記錄在阿賴耶識中, 並根據這樣的「因」來決定產生什麼樣的「果」。 然後阿賴耶識再帶著這個「果」投胎為下一世。 4.「名色」:此世的受胎狀態。 「名」是指未成形體之前(我們可以說是靈魂,或者受精卵), 「色」則是指已成形體的時候。 5.「六入」:胎兒的六種感官開始運作,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第六種感官是指大腦(意識)。 6.「觸」:出胎誕生,開始接觸這個世間有形的一切。 「有形」可以指聲音、光、味道、溫度等等,五官能體驗的事物。 7.「受」:在「有形」之後接觸到的,五官不能探測但第六感(意識)可以察覺的「無形」, 像是喜怒哀樂等等。可以指人的孩童時期,能感受,模仿,只是還不明白。 8.「愛」:接觸世間的有形及無形之後,自我意識的萌芽表現。 開始會想要得到什麼,也就是「欲念」。 這個時期大約落在人的少年時代,就像青春期會開始主張自我、叛逆等。 因為還不算懂事,但又堅持要得到,所謂的「煩惱」大約也是這時期開始的。 9.「取」:前面經歷了「愛」這個階段,開始有欲念之後,就會產生想要得到的念頭,也 就是越求越多的「貪念」「執著」。 10.「有」:為了得到而產生的種種行為。 這些行為,甚至加上前面階段的「愛」「取」等念頭, 便生成了此世的「因」,並在此生中不斷累積各種的「因」。 11.「生」:意指此世。以及此世產生的許多「因」導致下一世還要繼續輪迴來結成「果」。 前世的「因」決定此世要成為的「果」,此世的「因」又會決定來世要成為的「果」。 從第一個因緣「無明」起,生生世世都在不明白的情況下形成各種因果,於是不斷輪迴。 12.「老死」:與前一階段的「生」可以一起看,有生就會老死,老死之後又生, 如此不斷循環下去的輪迴,就是生命的「真理」。 這十二個因緣都是連動的。只要開始了前一個階段,就會啟動下一個階段。 廣義上來說,所謂的「因果」指的是前一世與下一世。 前世是因此世是果,此世是因來世是果。 而這十二個階段,就是因與果之間的「緣」。 佛教因為要教導世人,所以都會加入善惡因素, 比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結惡果之類的教義。 但撇開那些善惡論不講,輪迴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因果循環。 種子會結成果實,果實又包含了種子,這是很自然的真理。 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領悟了這十二因緣,與輪迴的本質之後得道,成為了佛陀。 祂教導世人如果想要脫離輪迴之苦,就不能再繼續「成因」, 因為有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 比如說,放下執著,就能遠離煩惱之類的。 因此我將釋迦悟道的情況,套用在沙加身上。 設想沙加在修行之中(也許還包括他經常跟神佛對話)領悟了這樣的真理。 為什麼人難逃一死?是因為輪迴。 為什麼人來到這個世間要受苦?是因為因果。 真理可以領悟得知,卻無法改變。所以世間唯一永恆存在的,只有無常。 如果要讓沙加像釋迦那樣,領悟十二因緣而得道, 那麼讓沙加從十二因緣中的「愛」開始,停止這個因緣連動,我想是比較適合的。 畢竟在「愛」之前的因緣,沙加恐怕無法去改變。 如果沙加從「愛」開始就脫離這十二因緣的法則, 那麼他也就不會有後面的「取」「有」等階段。 【沒有慈悲心的沙加】 當我開始設想,沙加從「愛」這個階段脫離十二因緣之後,會是什麼樣子時, 我突然發現,這似乎就是那個我從以前就看不懂, 說自己跟神佛相比差別是沒有慈悲心,彷彿沒有感情的沙加了。 「愛」這個因緣是欲念的生成階段, 如同星矢為了回國見姐姐的欲念(愛), 所以必須得到聖衣(取), 於是經歷了艱苦的訓練期(有)。 也如同撒卡不服教皇傳位給大艾(愛), 跑去質問教皇(取),然後殺了教皇(有)。 不論好壞,行為都是因為產生了念頭才會有的。 (就像我為什麼要打那麼多字寫這篇…因為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對沙加的研究XD) 而不經歷「愛」這個因緣的沙加,不會產生任何欲念。 仔細想想,沙加好像也不曾表現出什麼勢在必得的模樣。 撒卡的叛變他看在眼裡卻沒有任何表示 (雖然一開始我們都以為他跟迪斯一樣當壞人), 沙織中箭倒地了他也不緊張(我覺得沙加應該知道沙織就是雅典娜) 因為沙加沒有欲念,對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淡,像個旁觀者一樣。 釋迦悟道之後為了拯救蒼生,懷著慈悲心到處去演講。 沙加悟道之後就只是帶著黃金聖衣,安安靜靜地待在處女宮, 等待聖戰到來的那一天而已。 這樣不帶感情的沙加看起來確實是滿無情的。 但也許並不是真的沒有感情。而是了解世間真理,明白諸事無常, 所以不會刻意想要去強行改變什麼, 寧願讓其自然發展,從中評估自己該不該出面行事(例如跑去教皇殿阻止小艾)。 就占星的角度上來說也是蠻符合處女座謹慎低調的個性。 【第一次產生的迷惘】 雖然我不明白原作中,車田老師讓沙加說這句話是有什麼含意, 也可能車田老師其實並沒有什麼含意。 不過我還是想解讀沙加這句話。 我對沙加「不帶任何感情」這樣的形象更為具體的原因,是因為撒卡。 當我同時另外研究撒卡的時候, 我覺得撒卡表現出一種非常強烈的執著。 比如對教皇之位的執著,對掌握大地的執著, 邪惡面上對證明自己的執著,善良面上對贖罪懺悔的執著。 甚至是復活回來後(這時的撒卡已經沒有邪靈影響,完全就是他自己), 為了回到雅典娜身邊而不惜使用AE的執著。 當我把如此執著的撒卡和沙加做對照時, 沙加那種淡然無情的印象就更明顯了。 原作中沙加有過三次戰鬥, 第一次是去死亡皇后島肅清暗黑聖鬥士,也就是他與一輝的初次見面。 那時候的沙加一副很淡定的樣子,甚至與一輝之間的交手都稱不上是「對決」; 第二次則是處女宮戰鬥, 沙加對著倒在地上掙扎的瞬說:「我與神的不同之處就是,我沒有對弱者的慈悲心。」 意思是說沙加不會有什麼側隱之心。 世人所謂的神或許會因為憐憫而給予救贖, 但沙加不會憐憫。 沙加這種不會憐憫的心態並不是藐視或者憎恨, 而是因為這並不能改變什麼。 青銅闖十二宮是毫無勝算的,就算沙加放過他們, 他們也會在後面的宮殿裡被其它黃金聖鬥士打敗, 結果還是跟直接死在處女宮沒什麼兩樣。 沙加對瞬說這句話時看似很無情,不過這種無情也像是種看透一切的淡然。 第三次則是沙羅雙樹園中與撒卡等冥金的對決, 而這場與冥金的戰鬥,就跟在處女宮與一輝的戰鬥有點不太一樣了。 一輝在處女宮出現時, 沙加無論是六道輪迴,天魔降伏,甚至開眼後的天舞寶輪, 每次都是很從容的出招。 但當他訝異於一輝的堅持不懈, 甚至在六感盡斷之後還能領悟到第七感,並帶著沙加同歸於盡之後, 在沙加將一輝救回來時,對一輝說自己第一次產生了迷惘。 我想沙加所謂的「迷惘」, 是指沙加自從斷絕了十二因緣的運作後, 雖然讓自己提升至接近「神」的境界,但也消除了「人」與生俱來應有的情感。 直到看見一輝,或者說親身體驗到一輝那強烈的執著之後, 沙加才想起來自己也是個「人」,也是有人應有的情感。 在此之前的沙加並不是沒有感情,而是因為一方面為了修行要控制心境, 另一方面是因為沙加早已看透一切世間的真理,所以也沒必要有什麼情緒。 但一輝那種明知道改變不了什麼卻還是堅持著要去挑戰的執著, 喚醒了沙加身為「人」的情感。 這也是奧林匹斯眾神不明白,但雅典娜卻了解也想維護的,屬於「人性」的光輝。 因此第三次沙加在沙羅雙樹園與冥金戰鬥時,就跟之前不同了。 沙加在這時候表現出了他身為人所擁有的情感, 無論是睜開眼睛對著撒卡說要清理門戶時的堅定, 或是對著星空下的沙羅雙樹感嘆人一生的喜怒哀樂。 甚至之後在冥王神殿裡對黑帝斯的宣戰, 在嘆息之壁前想犧牲自己試著破壞這堵牆壁 (在此之前沙加還問一輝,犧牲自己換來的勝利又有何價值?)等等, 沙加都顯露出了,他身為人的那種情感。 【死很可怕嗎?】 這句話也是沙加的名言之一。 原作中沙加對著倒在地上殘喘茍延的冥鬥士問道:「死很可怕嗎?」 看起來像是在揶揄著即將死亡的冥鬥士。 但我認為沙加可能在說這句話時,還有另外的想法。 「死亡」是世間萬物必定會經歷的過程, 這種道理我們普通人都知道,更別說是看透世間真理的沙加。 但普通人即使知道卻經常去避諱, 甚至不想面對(像是原作中教皇去安慰的臨死的老村民)。 而沙加或者說所有的黃金聖鬥士們, 也許打從一開始就已經有了面對「死亡」這件事的準備。 十二位黃金聖鬥士可以說是和雅典娜一樣,為了聖戰而誕生的, 他們要面對的敵人也是帶來死亡的冥界之神黑帝斯。 因此這些黃金聖鬥士們對於「死亡」這件事, 並不會像普通人那樣感到害怕或不安。 也不完全是像軍人或武士那樣無畏的勇猛心態。 「死亡」對他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階段性的結束,好比要從學校畢業了那樣。 所以沙加問這句:「死很可怕嗎?」 聽起來反而像是在問對方:「畢業很可怕嗎?」那樣的不解。 當冥鬥士回答沙加:「效忠黑帝斯陛下的人可以得到永遠的生命。」時, 沙加又反問: 「我從沒聽說過有誰獲得了永遠的生命,難道還有什麼我未曾領悟的真理嗎?」 雖然跟前面那句問答一樣看似揶揄,但沙加卻是很認真的在質問。 畢竟對沙加來說, 花開花謝,日出日落,世間的無常就是真理, 沒有什麼是能永恆存在的,就連太陽都會有消失的一日。 那麼冥鬥士所謂「永遠的生命」又是指什麼呢? 雖然冥鬥士以為,沙加的回答是在暗示冥王欺騙了自己。 只能說冥鬥士會有這樣的誤解, 是因為他的思維跟沙加並不在同一個維度上。 冥鬥士所想的「永遠」可能是幾千幾萬年, 但沙加的「永遠」很可能是超越阿增祇或那由他這樣的計數(那由他=千億), 簡單來說的話,大概是宇宙誕生到宇宙毀滅這樣的時間吧。 【第八感‧阿賴耶識】 在十二因緣裡,阿賴耶識是第三因緣,也就是前世與今生的連結點。 在前世產生的種種因,都會記錄在阿賴耶識裡。 當前世結束後要輪迴到今生時,記錄在阿賴耶識裡的因就會轉化成果, 然後阿賴耶識再帶著這個果投胎到今生。繼續記錄著今生所產生的種種因, 直到今生結束後阿賴耶識又轉化因果,輪迴到來世。 生命在輪迴中不斷地重覆,也不斷改變, 比如前世是鳥,今生是獸,來世是人等等的。 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帶著因果一直輪迴的阿賴耶識。 因此也有人將阿賴耶識稱作「本源」。 原作中除了基本的六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知覺)以外, 還多了「第七感」這個設定。 第七感是指基本六感之外的第七種感官,也就是俗稱的超能力。 黃金聖鬥士們都懂得如何使用第七感,所以他們可以預知敵人的行動與攻擊, 也能利用第七感隔著遙遠的距離來傳達訊息(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宇宙通話)。 普通人已經很難理解第七感了,畢竟我們沒用過第七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 就像不曾用過視覺的盲人,無法理解彩虹的七種顏色。 而阿賴耶識被設定為第八感更是不好理解。 我們只知道原作中說明「領悟第八感就可以活著到冥界」。 但也不太曉得所謂「活著到冥界」具體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除了「領悟第八感就可以活著到冥界」之外, 還要將原作中「人死後在冥界只能依循冥界法則」這個設定一起看。 無論是黃金聖鬥士,海將軍,甚至冥鬥士三巨頭, 再怎麼厲害也都是「人」。 而人死後在冥界就只能遵照冥界法則, 也許沒有意識地在冥界邊際間游盪,或者只能依照被審判的判決在哪一獄受罰。 無法擁有自己的意識,或者即使有意識也無法自由行動。 沙加懂佛法,不用說他早就知道阿賴耶識是什麼, 或許也很早就掌握了自己的阿賴耶識——屬於自己生命的「本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本源,但大部份的人無從掌握(甚至根本不知道)。 如果能掌握自己生命的本源, 那麼即使死後去到冥界時,還能擁有自我意識並能自由行動,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我想這就是原作中所講的「領悟第八感就可以活著到冥界」的含意。 透過死亡前往冥界很簡單, 但用這種方式去到冥界,還想要在冥界戰鬥卻不容易。 所以沙加在沙羅雙樹園被撒卡等人的AE擊中, 沙加是真的死了(以世俗的眼光來說)。 但已掌握了自己生命本源的沙加,死後到冥界時, 仍然可以像活著一樣,在冥界憑自己的意識行動。 沙加在花瓣上寫下「阿賴耶識」傳達給雅典娜女神的沙織, 也是在告訴她利用這個方式,可以「活著前往冥界」戰鬥。 另外,我個人認為就算領悟第八感,掌握了自己的阿賴耶識, 想透過死亡「活著前往冥界」,不能用自殺的方式。 畢竟自殺也是一種「因」, 如果自殺的話便會在阿賴耶識裡留下這個因,導致阿賴耶識的變化, 如此一來便不好掌握,甚至可能無法如願活著前往冥界。 所以沙加逼迫撒卡他們使出AE, 或者沙織握著撒卡持劍的手刺自己, 雖然看起來也是一種自殺的行為,但至少還有個「外力影響」的條件。 -- 明天的天空 也是藍色的 不管是什麼麼樣的夢想 只要相信 它一定會實現 渲染在心裡的藍色 是永恆的光芒 眼裡的天空 總是藍色的 我深深打從心底發著誓 絕不放棄 這沸騰的希望 烙印在腦海的藍色 是永恆的光芒 ~~by 永恆的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2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iya/M.1746537816.A.261.html ※ 編輯: lucyfia (49.159.218.1 臺灣), 05/06/2025 21:49:06 ※ 編輯: lucyfia (49.159.218.1 臺灣), 05/07/2025 03:17:43

05/07 06:52, 21小時前 , 1F
推,撇除連載的性格不一,沙加前期大概參考王子時期
05/07 06:52, 1F

05/07 06:53, 21小時前 , 2F
和一輝打完接近過死亡後,才真正悟道
05/07 06:53, 2F

05/07 15:38, 12小時前 , 3F
沙加沒有被其他黃金排擠真是奇蹟
05/07 15:38, 3F

05/07 17:02, 11小時前 , 4F
好有深度的文章,謝謝原po
05/07 17:02, 4F
文章代碼(AID): #1e6WrO9X (Seiya)
文章代碼(AID): #1e6WrO9X (Se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