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5.自由時報

看板UTENA作者 (七月七日天象儀)時間26年前 (1999/01/12 20: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象儀曰:不是我打的,也不是我寫的) -- 自由時報星期二天生贏家版 文:劉玉皙 革命上你身! 超人氣動畫、漫畫的新世代革命宣言 就連離漫畫最遙遠的歐吉桑都猜的到,傳統少女漫畫與少男漫畫的分別,不過就是 主題不同罷了:少女就愛愛情,少男呢,看的就是格鬥、戰爭、或是略具侵略性但 又不失天真的性幻想。少女們對於愛情故事的執迷,正反映一種「向內」的生活態 ,以探索內心情感為要事;少男則相反,得「砲口對外」、威武地對世界誇示其力 量才行。唉,如此看來,漫畫也不過世反映大人世界裡的性別分工而已。 然而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漫畫趨勢,近兩年來,漸漸統合為「內向」了。以 拐騙無數少男熱血與錢財的超人氣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為例,乍看之下,似乎 又是一個「純潔少年拯救世界」的老招。但,隨著故事漸趨陰暗,編劇好似佛洛依 德再世、不厭其煩地解析各角色的童年經驗,內心戲漸深,觀眾還是欲罷不能;我 們完全無從得知人類命運到底如何,只剩男主角的內心獨白,本片監督還洋洋得意 的說:所謂「人類補完計畫」就是劇中各人物的自我成長!實在是少男漫畫「砲口 向外」原則的徹底反諷。 若以另一部超人氣動畫「少女革命」來看,這部以女性為主要觀眾的卡通,雖場場 有決鬥,視點卻依然是向內的。正如劇中學生會的宣言:「若不破壞蛋殼的話,雛 鳥將無法誕生而死去。吾等是雛鳥,而蛋殼就是這世界。」革命是整部動畫的關鍵 語,但,革命的重點卻是「打破自我之殼」。自身就是革命的場域,而非外界。 而這個向內的趨勢,在高口里純的漫畫《少年性愛白皮書》裡更淋漓盡致。作者排 除道德角度,將少年少女一場又一場的性冒險轉化為自我探索的歷程。不論是自我 成長、還是探索世界,在高口里純筆下,這兩個課題皆以性與身體為途徑; 主角們 在身體上經歷了世界觀的破壞與重建,實在是革命就在你身上啊。 在少男與少女漫畫內外疆界漸漸消融的此刻,反映的也許不是性別分工的消除,而 是整個世代的趨勢; 也許就像「少女革命」主題曲的吶喊:只想找到自己存在的價 值。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當代進步社會運動的焦點,由政治運動轉至社運、再轉至 性別與酷兒運動的主因。一整個「內向世代」,正凝視著自我作為革命的場域。 -- 虛擬舞台發生裝置 Planetarium
文章代碼(AID): #scpgM00 (UTENA)
文章代碼(AID): #scpgM00 (UT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