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娜娜穿過的衣服 (2)

看板AiYazawa作者 (無盡夏日)時間19年前 (2006/02/11 01:2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sharonrose (等待你放假)》之銘言: : http://www.tfam.gov.tw/VivienneWestwood/biography/classic.htm : 這是上次台灣VW展時的網頁 : 在「哈里斯斜紋呢」1987秋冬 的第一張 有說明設計概念 謝謝 sharon~ :D 因為網頁解說視窗太小,放不下太多文字,所以在此稍微補充一下... 雖然現在「可愛的女用小西裝外套」並不罕見, 但在當年,將領口變形、將尺寸縮小, 把原本代表「正式場合」、「權威」的西裝外套變得如此女性化且俏皮, 才是 VW的「顛覆」之處....:) : 不過現場有一套白色的禮服 看起來簡直就是當今蘿莉風的始祖 : 高跟緞帶鞋加娃娃裝 超可愛 因為時間上不允許,我錯過了整個 VW展...T.T 沒有看到實物,所以我只能就一般概念揣測那件衣服的剪裁與風格.... 一個可能是,它的裙身是 mini-crini的作法。 如圖: http://www.nga.gov.au/westwood/details/71243.cfm (我覺得這個看起來比較像 Happy Berry...XD) "crini"是 "crinoline"的簡稱,原是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女性的底裙, 是用一圈圈固定在布料上的彈性鋼圈定型的蓬裙。 圖解: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noline 這種衣服的設計多少原有要限制女性行動能力及與男性身體距離的意思, VW的重新詮釋將它變得輕便性感,甚至有點輕恌, 是她運用歷史素材的一貫手法。 另一個可能是,它是 bustle skirt的作法。 如圖: http://0rz.net/a313D (這比較詩音吧...) bustle skirt是在 crinoline之後出現的, 中文常翻成「臀墊」, 從譯名不難猜出它的做法主要是將一個小墊子綁在臀後的位置, 讓下圍突出 (如圖 http://www.antique-fashion.com/0424.htm ) 另外一種 bustle skirt的常見做法則與墊子無關, 只是用大量的打折後的布料層層疊疊地縫在裙子後方, 但是是縫在裙子的外頭,就像上一張 VW服的做法。 如圖: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4/Bustle.png
這兩種裙子與蘿莉服的不同, 在於蘿莉蓬裙一般都是以多層底裙創造出蓬鬆的效果, 在理念與發想上是「加大尺寸的童裝或娃娃裝」; 我不知道日本蘿莉服的最初發想是不是受到 VW的啟發, 但實際上原宿蘿莉身上是很難得找到像 VW這樣成熟的品牌的...:) (不過那是以前啦,現在 NaNa這麼紅,會不會受到影響,就難說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02/12 12:40, , 1F
推!~~sX大是服裝設計相關的業界人士吧~>.<~
02/12 12:40, 1F

02/13 22:55, , 2F
並不是... ^^; 完全業餘...我真的只是因為老而已 orz
02/13 22:55, 2F
※ 編輯: summerX 來自: 61.230.50.134 (02/13 22:57)
文章代碼(AID): #13xCqw0C (AiYazaw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文章代碼(AID): #13xCqw0C (AiYaz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