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看熱血最強-淺談東西方的機器人觀點
呃,其實這又是一篇跟動畫心得啥的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文章
覺得無聊的話還請多包涵,也歡迎各方先進多多指教
---
某一天,地球的和平結束了!
來自遙遠外太空的機械化帝國,為了抹殺所有的生命,意圖將宇宙中的星球全數機械化,
建立一個只有機械存在的宇宙。太陽系中其他的星球都已遭機械化,機械神的魔掌即將伸
向地球。為了抵抗四大機械王的侵略,守護地球的戰士Eldran將巨大機器人哥修羅交給春
風國小的六年二班,峯崎拳一等孩子挺身為保護地球而戰。
保衛人類的哥修羅與毀滅生命的機械神,這兩方恰好代表了人類看待機器人的不同典型:
前者平等看待人與機器人,視機器人為人類的同伴;後者認為機器人的地位低於人類,而
又潛意識的恐懼機器人強大的力量。
西方人如何看待機器人
機器人的英文為「robot」,據說語源是捷克語中的「robota」,意為僕人、勞工、苦力
之意。1921年,捷克作家查佩克寫下第一齣機器人科幻舞台劇「羅森的萬能機器人」,便
以「robota」來稱呼機器僕人,此劇也成為了西方人「機器人恐懼」的原型。該劇描述,
人類終於進步到能製造大量便利的機器,來為自己工作,好讓人類從此能過輕鬆自在的生
活。孰料,robota們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拒絕再為無力的人類工作,進而對創造主反撲
。這齣戲劇風靡歐洲,主要是因為它說中了民眾心中的隱憂,即對機器的不信任,而這種
不信任感主要源自兩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機械兵器的強大殺傷力、工業革命之後,機
器對百姓生活造成的重大衝擊,機器取代人力造成的勞工失業問題;高熱、噪音、廢氣等
工業廢棄物,這些都是機器給人類帶來的夢魘。再加上基督教中對「造人」的禁忌,使得
西方人對機器人普遍沒有好感,在「魔鬼終結者」、「A.I.人工智慧」等電影中可以很明
顯的發現。美國科幻大師艾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原則」雖提供人機共存的環境,但仍
是以壓抑機器人做為前提。
東方人與機器人的相處之道
說是東方人,其實正確來說應是日本人。對於日本人來說,機器人可不像「魔鬼終結者」
那般恐怖,相反地,日本人一直將機器人視為好幫手、好夥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機器人
文化。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藉著荷蘭傳入的西方科技,逐漸由農業國家轉型為工業國家,
而在轉變的過程中,人民並未面臨歐洲百姓所遭遇的夢魘,因此純粹的便利性贏得了日本
人集體性的好感。另外,日本傳統宗教中,對「造人」並無禁忌,再加上「萬物皆有神」
民俗觀點,「人型機器」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什麼恐怖的玩意兒。1951年,漫畫之神手
塚治虫創造出日本第一個機器人-原子小金剛,從此點燃日本人對機器人的熱情與迷戀。
人類+機器 新概念cyborg出現
1960年,cyborg這個名詞出現了,其意為「混合了有機體與機械體的人類」,最初是考慮
當人類開始探索外太空時,須由科技增強人體而提出的概念。不過以現代來說,佩帶隱形
眼鏡、安裝心律調整器,都可算是廣義的cyborg。然而,東西方對於cyborg的接受度,又
出現了相反的情況。1972年出版的美國科幻小說「無敵金剛」,就是描寫因重傷而接受改
造,成為一個強壯、敏捷、智勇雙全的英雄的故事。同樣,「機器戰警」也是類似的故事
,從這兩部作品可明白西方雖不喜歡機器人,但不排斥以機器強化人體。但日本卻不然,
在「熱血最強」中,一旦遭到機械化便等同於死亡,這一點從46話起就不斷強調。另外,
「勇者王」中的凱,還有石森章太郎筆下的「假面騎士」,都是日本創作的包涵cyborg概
念的作品,其共通點是:都為不再自然的肉體感到悲哀,「勇者王」TV版甚至以凱恢復肉
身來作為最後結局,日本人對cyborg的觀點可見一斑。這樣的差別,或許與西方持身心二
元論的哲學觀點,而東方強調身心合一論有關吧。
--
一日樵夫落斧於湖,忽有女神現身問曰金斧銀斧何是汝斧?樵夫秉實以告並獲贈金銀二斧;
於是樵夫再次擲斧於湖,女神現身問曰金斧銀斧何是汝斧?樵夫秉實以告並又獲贈金銀二斧;
樵夫三度擲斧於湖,女神再次現身問曰金斧銀斧何是汝斧?樵夫秉實以告並再獲贈金銀二斧;
樵夫繼續擲斧於湖,女神不斷現身問曰金斧銀斧何是汝斧?樵夫秉實以告並獲贈數把金銀斧;
是故,貧樵夫乃成富樵夫,鄉人問致富之道,樵夫曰:唯誠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81.59
推
05/11 00:19, , 1F
05/11 00:19, 1F
推
06/22 21:25, , 2F
06/22 21:25, 2F
→
06/22 21:27, , 3F
06/22 21:27, 3F
→
06/22 21:28, , 4F
06/22 21:28, 4F
BraveSaga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