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 中國有發展出地動說嗎?

看板C_Chat (希洽)作者 (最是清楚哇她咩)時間1周前 (2024/12/30 15:00), 1周前編輯推噓8(8071)
留言79則, 10人參與, 1周前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 引述《xianyao (艾瑪)》之銘言: : 從阿里斯塔克在西元前三世紀提出日心說 : 到16世紀哥白尼才發表有一定理論根基的日心說 : 這段期間都是天動說是主流 地動說是異端 : 然後諾瓦克每天四處抓主張地動說的人 : 一堆巴德尼跟奧克茲被吊死 : 阻礙地動說理論化的關鍵看起來就是教會 : 一直把地動說研究者吊死 讓研究地動說跟賭命一樣 : 不過在中國應該就沒教會這個研究的最大障礙存在了吧? : 在不會被宣告成異端的環境下 中國有研究出有一定理論支撐的地動說嗎? : 雖然古早以前有無名氏主張 地恒動而不止 而人不知 : 但只是個斷言沒任何佐證支撐 : 古代中國的天文學者有發現地球會動嗎? 我認為光是「地球在動」的假說出現可能都有點困難。 至於要在跟洋人接觸前發展出地動說的話,我覺得不可能啦 所謂的發展出地動說的本質就是 提出一個可供驗證的地球在動的數學模型 在漫畫裡面是巴德尼做的研究,而現實中則是克卜勒的三大行星運動定律。 克卜勒的研究成果,要有相當的數學水準才有辦法做出來。 而且他也不是什麼都自己做,比如納皮爾的對數研究,就有幫到克卜勒。 (中國的數學水平...痾... 我是覺得在接觸洋人之前都沒啥太有用的東西) 我也不是覺得中國特別弱,只是啟蒙運動、科學革命發生在歐洲。 如果中國在歐洲,可能還有機會透過貿易往來之類的學會這些變化中的可貴之處 但現實就是中國不在歐洲 -- 令人心跳加速的購物旅程 https://i.imgur.com/zre1bf4.jpg
https://i.imgur.com/imTvMub.jpg
原出處:https://twitter.com/Hairi_1617/status/152178094222163148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8.45.195.9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35542023.A.BB2.html

12/30 15:10, 1周前 , 1F
中國印象中對「證明」之類的比較不重視,所以大多是計算
12/30 15:10, 1F

12/30 15:10, 1周前 , 2F
的文字記錄
12/30 15:10, 2F
克卜勒使用的相關研究成果也大多是算術範疇吧 問題是中國當時連算都算不出些什麼東西來

12/30 15:19, 1周前 , 3F
古中國沒怎麼在乎國界以外的事物吧,包含天上
12/30 15:19, 3F
我也這麼覺得

12/30 15:29, 1周前 , 4F
錯,中國一直有天文志,甚至是寫在史書裡的,明史也把西
12/30 15:29, 4F

12/30 15:31, 1周前 , 5F
方的地圓說寫在當中,而且宋書當中就有推算出閏年的規則
12/30 15:31, 5F

12/30 15:32, 1周前 , 6F
甚至已經推到上千年之後了
12/30 15:32, 6F

12/30 15:32, 1周前 , 7F
天文志就只是記錄而已
12/30 15:32, 7F

12/30 15:33, 1周前 , 8F
文藝復興之後,中國的天文學已經輸西方了,但畢竟天文是
12/30 15:33, 8F

12/30 15:33, 1周前 , 9F
農業社會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一定是不容忽視的
12/30 15:33, 9F

12/30 15:34, 1周前 , 10F
天文和地動說是不同東西八
12/30 15:34, 10F

12/30 15:34, 1周前 , 11F
要看哪一朝的,可以看看宋書的天文志第一卷就有寫古代的
12/30 15:34, 11F

12/30 15:34, 1周前 , 12F
天文志有紀錄誰繞著誰轉嗎
12/30 15:34, 12F

12/30 15:35, 1周前 , 13F
天球記錄和現實狀況有出入,是因為都城緯度不同
12/30 15:35, 13F

12/30 15:37, 1周前 , 14F
我要說的是中國不可能不在乎天文,實際上在文藝復興以前
12/30 15:37, 14F

12/30 15:38, 1周前 , 15F
農業社會都是有天文學的,只是沒有地動說以來的現代天文
12/30 15:38, 15F

12/30 15:38, 1周前 , 16F
學。
12/30 15:38, 16F

12/30 15:39, 1周前 , 17F
沒有地動說=/=不在乎天上的事
12/30 15:39, 17F

12/30 15:39, 1周前 , 18F
中國不是不在乎天文學,是像所有其他領域一樣只在乎能
12/30 15:39, 18F

12/30 15:40, 1周前 , 19F
不能用,原理就不管了
12/30 15:40, 19F
在乎能不能用這點,歐洲也一樣啊。 地動說的出現不就是因為天動說總有些地方有明顯的問題嗎?

12/30 15:43, 1周前 , 20F
對,中國只在乎和觀測結果合不合,所以明史寫:西洋之说
12/30 15:43, 20F

12/30 15:44, 1周前 , 21F
與其思考天上的星星,不如早點睡覺
12/30 15:44, 21F

12/30 15:44, 1周前 , 22F
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出之。 也就是說反正他們
12/30 15:44, 22F

12/30 15:45, 1周前 , 23F
算的是對的,那就好。 完全沒打算討論原理
12/30 15:45, 23F

12/30 15:46, 1周前 , 24F
最早提出地動說的一個理由是:天動說的修正太複雜了,神
12/30 15:46, 24F

12/30 15:46, 1周前 , 25F
就是因為追求天體規則背後的模型才會發現天動說的問題
12/30 15:46, 25F

12/30 15:46, 1周前 , 26F
換中國做法就是量出來就這樣給我背下來
12/30 15:46, 26F

12/30 15:46, 1周前 , 27F
創造的世界不應該這麼不美。所以才提出地動說的思維
12/30 15:46, 27F

12/30 15:47, 1周前 , 28F
中國會一直修正前人的錯誤,但沒有想過討論背後的原理
12/30 15:47, 28F

12/30 15:48, 1周前 , 29F
中國天文作法就是測量完就抄下來弄個規律去套, 至於這
12/30 15:48, 29F

12/30 15:49, 1周前 , 30F
規律有什麼意義就不管了, 要怎麼解釋就隨便唬爛個陰陽
12/30 15:49, 30F

12/30 15:49, 1周前 , 31F
氣什麼的, 所以儀器有進展測量更準確, 紀錄上是會有提
12/30 15:49, 31F

12/30 15:50, 1周前 , 32F
升啦, 但是背後原里就是完全不管, 到了明朝還在吹什麼
12/30 15:50, 32F

12/30 15:50, 1周前 , 33F
五行陰陽化生
12/30 15:50, 33F

12/30 15:50, 1周前 , 34F
嚴格來說也不完全是陰陽,歲差、天體運行的延遲都是從觀
12/30 15:50, 34F

12/30 15:51, 1周前 , 35F
測結果算出來的,玄學解釋大多出現在流星、新星事件上
12/30 15:51, 35F

12/30 15:52, 1周前 , 36F
其實還有一個點是以前天氣和天文是歸在同一門學問,所以
12/30 15:52, 36F

12/30 15:53, 1周前 , 37F
異常的天氣也會是天文學在解釋
12/30 15:53, 37F

12/30 15:54, 1周前 , 38F
你說的歲差和天體運行都只是觀測結果, 但是原理方面勉
12/30 15:54, 38F

12/30 15:55, 1周前 , 39F
強明朝有提的就是朱熹吹的什麼理氣宇宙
12/30 15:55, 39F

12/30 15:57, 1周前 , 40F
你去google朱熹的理氣卷 ,就是用什麼陰陽五行理氣去解
12/30 15:57, 40F

12/30 15:57, 1周前 , 41F
釋天體運行, 當然實證完全是沒有的
12/30 15:57, 41F

12/30 16:01, 1周前 , 42F
朱熹講天文大概就跟現在文學大師講天文差不多,全靠感覺
12/30 16:01, 42F

12/30 16:01, 1周前 , 43F
歐洲一開始也是拿大量觀測結果去套公式而已,要解釋為什
12/30 16:01, 43F

12/30 16:01, 1周前 , 44F
麼星星會轉?因為神的一口氣,或者推了一把
12/30 16:01, 44F
星星會轉這個跟神推了一把也沒什麼區別吧XD 萬有引力也是從克卜勒的行星定律得出來的結果 當時候歐洲跟中國最大的差別在於歐洲這邊普遍已經在做量化的分析了

12/30 16:02, 1周前 , 45F
能架構相對過去更完整的天文體系還得是牛頓引力學說以後
12/30 16:02, 45F

12/30 16:02, 1周前 , 46F
的事了
12/30 16:02, 46F

12/30 16:03, 1周前 , 47F
中國天文太服務於政治
12/30 16:03, 47F

12/30 16:03, 1周前 , 48F
科學化研究概念普及以及各國皇家學院重視人才後,才逐漸
12/30 16:03, 48F

12/30 16:03, 1周前 , 49F
累積出現代科學的雛形
12/30 16:03, 49F

12/30 16:04, 1周前 , 50F
所以問題不是什麼只重視實用,這個全世界都一樣,而是沒
12/30 16:04, 50F

12/30 16:04, 1周前 , 51F
能發展出完整的體系
12/30 16:04, 51F

12/30 16:04, 1周前 , 52F
應該說全世界的天文都差不多,科學革命是異類
12/30 16:04, 52F

12/30 16:05, 1周前 , 53F
至於為什麼不行,人家研究這個能夠連動各門學科來國富砲
12/30 16:05, 53F

12/30 16:05, 1周前 , 54F
強海外征服,中國嘛....穩定種田
12/30 16:05, 54F

12/30 16:07, 1周前 , 55F
歐洲的天體模型是從希臘時代的托勒密亞理就開始的好嗎
12/30 16:07, 55F

12/30 16:08, 1周前 , 56F
天動模型也是用了上千年才挑出夠多問題去推地動說, 和
12/30 16:08, 56F

12/30 16:08, 1周前 , 57F
其實我本來是想說都要算克卜勒太異類,覺得數學可以解決
12/30 16:08, 57F

12/30 16:08, 1周前 , 58F
一切所以硬算出定律的狠人.....
12/30 16:08, 58F

12/30 16:08, 1周前 , 59F
其實看就知道,中國科學真的是被明清卡爛,宋朝很多技術
12/30 16:08, 59F

12/30 16:09, 1周前 , 60F
學術都有想法,但明清直接叫文人閉嘴
12/30 16:09, 60F

12/30 16:09, 1周前 , 61F
中國差的可多了, 誰跟你說是牛頓以後才有
12/30 16:09, 61F

12/30 16:09, 1周前 , 62F
歐洲天體模型是文藝復興才撿回來的.....
12/30 16:09, 62F

12/30 16:10, 1周前 , 63F
實際上刻普勒年代中國天文絕對不比西方差,真的差距是文
12/30 16:10, 63F

12/30 16:11, 1周前 , 64F
文藝復興後復原了很多老東西才有辦法繼續下去
12/30 16:11, 64F

12/30 16:11, 1周前 , 65F
藝復興,而且地動說的起源是「神創的世界應該是簡單的」
12/30 16:11, 65F

12/30 16:11, 1周前 , 66F
這種看似很幹的宗教信念
12/30 16:11, 66F

12/30 16:13, 1周前 , 67F
因為國文課從不講中國的數學、技術之類的東西,所以才會
12/30 16:13, 67F

12/30 16:13, 1周前 , 68F
讓人以為中國只有文學和政治
12/30 16:13, 68F
我去圖書館翻過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部算經 是真的滿不怎樣的

12/30 16:14, 1周前 , 69F
我一直覺得算學是死在只能寫中文這點上
12/30 16:14, 69F

12/30 16:19, 1周前 , 70F
中國的算經大概就是高中數學-微積分吧
12/30 16:19, 70F
哪本著作有到高中數學啊? 微積分這個要至少跟洋人接觸之後了吧 ※ 編輯: arrenwu (98.45.195.96 美國), 12/30/2024 16:21:25

12/30 16:21, 1周前 , 71F
開平方根之類的其實都有 只是用詞很難懂
12/30 16:21, 71F

12/30 16:22, 1周前 , 72F
抱歉,我那個"-"是減號 是說中國沒有微積分
12/30 16:22, 72F

12/30 16:23, 1周前 , 73F
宋朝數學因該比伊斯蘭爛一點而已拔
12/30 16:23, 73F

12/30 16:37, 1周前 , 74F
印象中祖沖之就有提過球體積,元朝四元玉鑑也有高次方的
12/30 16:37, 74F

12/30 16:37, 1周前 , 75F
計算
12/30 16:37, 75F

12/30 16:39, 1周前 , 76F
古代中國發現較易觀察的五個行星後好像就拿去套五行等學
12/30 16:39, 76F

12/30 16:39, 1周前 , 77F
說,不然就是跟皇帝施政作關聯
12/30 16:39, 77F

12/30 18:01, 1周前 , 78F
很多都奠基羅馬在西方世界的全面影響
12/30 18:01, 78F

12/30 18:04, 1周前 , 79F
思辯過程的演進 從上到下影響整個西方世界的發展
12/30 18:04, 79F
文章代碼(AID): #1dSaK7ko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SaK7ko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