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千禧年童話

看板CardCaptor作者 (鏡子/靜止)時間18年前 (2007/03/16 22: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庫洛魔法使之小論文--千禧年童話。 童心補品。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9163&group_id=64 《Card Captor Sakura》(港譯《百變小櫻 Magic 咭》, 台譯《庫洛魔法使》,大陸譯《魔卡少女櫻》,簡稱《CCS》) 是由4人組成的漫畫家組合CLAMP(註1),於1996-2000年繪畫 的漫畫作品。動畫版則自1998年起在日本播放。而韓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 等地區,均迅速地在相近時間引進《CCS》的漫畫及動畫,並掀起熱潮。 《CCS》的內容,在網上不難找到許多介紹。簡單來說,就是主角小櫻 收集魔法咭的故事。 夢幻的國度   綜合多個CLAMP的訪問,當時CLAMP是希望畫一個愉快的故事, 才創造了木之本櫻(小櫻),才創造了《CCS》的世界。由此可知, 作者建構《CCS》故事的世界是,先有?這種的背後概念。   魔法是這種概念的一個表現。之所謂「魔法」,就是可以做到 一些平常的現實生活裡,不能做到的事。除魔法以外,其它的表現 方式,可以是法術、咒語、百寶、超能力、神奇道具等。是哪一種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打破了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的限制, 甚至更可造出「傳奇感」。它們作為了人們天馬行空的幻想之載體。   由這個角度看,《CCS》與《叮噹》(《多啦A夢》)、《哈利波特》、 《小飛俠Peter Pan》等的作用是一樣的,它帶出了一個可以衝破日常的 「不可能」限制。人們的思海總不滿足或羈絆於日常生活,尤其是思想 未被主動權力支配的社會所僵化的兒童,而文藝作品就成為投入奇妙的 夢幻世界的媒體。   當然,幻想可以包括「好」或「壞」的,魔法或神奇能力也可以 用在建設面或破壞面。但這些幻想之所以是「夢幻」,就是因它們往往 是滿足了人類成長的渴求。這些渴求, 包括了:一、在艾力生的「人格發展八階段」裡,有助建立正面的自我認同 之價值觀(註2),至青春期或以前,就包括了合乎於信任、自動、認同、 勤奮等方向的價值觀。二、本我(註3)的釋放。人類的「本我」,遵從 享樂主義,因此會有懶惰、放肆、愛美等情緒,這些被視為負面的、不被 長輩鼓勵的情緒,亦可以在夢幻裡釋放出來,而感到開朗。   除了魔法外,小櫻的繽紛衣?、英雄感等,都符合了滿足上述所包含 的渴求。 沒有害人之心的世界   小櫻這個角色,正是夢幻的實踐者,亦是追求夢幻的受眾之投射。 看過《CCS》的讀者,絕大多數都會認同,「天真、活潑、精靈,常存 友愛,從來瀟灑好動」,是這個人物設定的特點。不只是小櫻,一眾 《CCS》角色,全都是快樂、主動的。   不是嗎?即使看上來是詭祕的角色,像桃矢、艾里奧爾 (又譯艾力歐、艾利安魯)等,其實也沒有半點害人之心。 「出賣」、「誣衊」等詞語並不存在於《CCS》的世界裡。 唯一真的可以算作有個害人的念頭的,是兩齣劇場版裡的 角色:女魔導士和「無」之咭。但兩者都是因孤獨和封閉, 當小櫻伸出同情之手,表達出關懷,兩個角色就變得正面,解開心結。   沒有人持?害人之心的世界,是建構《CCS》裡的重要一環。 現實的悲劇,有不少是受害者不想去害人,但被別人所害。 而這些「別人」,許多時是有心的、故意的。有些人會說, 既然世界如此,你就要適應,於是,詐騙、攻心、爭逐角力 等會傷害別人的想法,應運而生,每個人都要提防別人可能 會害自己,亦因此每人都有可能害到別人。   如果這方面我們根本不需擔心,根本不用怕別人有「害人」 這種機心,自己亦不用因而抱持種種「避害」或/及「反害」 的思想,生命中的無謂顧慮就少得多了。我們的精力、心力, 就只管放在希望去做的事,努力去把它做好,享受這個努力 的過程。結果如果,亦無需承受「因被害而失敗」的憤怒、 怨懟。由此觀之,「沒有害人之心」的設定,使《CCS》 比一些童話更童話,使它更能吸引受眾、更能令人嚮往。   相對於CLAMP的另一部作品──也有小櫻出場的 《Tsubasa翼》,就因為有人持有害人之心,因此製造出悲劇。 例如蓮姬之城的城主父子,令春香的母親被殺死;又例如翡翠國 的醫生。這些就是人為的悲劇,原因是有人持有害人之心。   不但沒有害人之心,在《CCS》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 都抱持了互諒、互助、互愛的關係。這種待人接物的態度, 在人類群居生活裡,的確有益無害(尤其在「沒有害人之心」 的先設條件,我們互助互愛,不用怕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 積極的人生觀   除去了人為的不幸──有人立心害人,餘下的問題就是 先天的不幸。對這一點,作者們並沒把它從故事中撇除。 好像小櫻出身在一個單親家庭裡,她的母親在小櫻很年幼時 就過世。又如小櫻抱?想幫助父親的心,卻因而弄壞了爸爸的 電腦,使他的研究論文流失,連魔法也挽救不了。   對這種人力不可以改變的問題,CLAMP的信念與許多心理 輔導者、社會工作者一樣,就是希望大家以樂觀的看法去 接受。當然,這種做法或許有人會提出質問,這只是降低 自己的要求,勉強改變自己的信念思維。可是,這些批評者, 能提供一個「看化」以外的辦法嗎?   人死不可以復生,小櫻家庭對媽媽自然的離世(雖然確實 是早逝)泰然面對。對於小櫻砸壞電腦,小櫻爸爸亦體諒她的本心, 不予負面的訓責,反而給予安慰。爸爸的爆棚愛心,當然為子女 成長帶出了積極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小櫻家庭沒有終日沉溺在 負面的悲傷中,可以回復精神,面對新來的際遇、新生活。   縱合了上述各點,我們拆解了《CCS》何以是一個「幸福」 的世界,「幸福」這個詞語何以在《CCS》裡時常出現,而受眾 亦認同。CLAMP曾在其他作品裡,對「幸觀」這詞抱有其他看法, 例如在《X》裡,把客觀上人為的悲劇都看作「幸福」, 這種「幸福」的看法,就未必得到普遍受眾的認同。但《CCS》所 提出的,是比《X》進一度,認為如果沒有害人之心(在《X》裡, 天龍與地龍為人類或地球存亡二擇其一,而互相廝殺,就自然 不可避免地要害人),則根本不用考慮這問題。 鳥籠中的幸福?   對《CCS》這個文本本身,有一個可以讓人有爭議的話題。 它的世界觀是「世事是必然的,沒有偶然」,亦即是「命運宿命論」。 既然什麼都早被註定,那麼這種「幸福」,是不是像 占基利(Jim Carrey,又譯金凱瑞)主演的電影《真人Show》 (《Truman Show》,又譯《楚門的世界》)那樣,只是鳥籠裡的幸福?   實際上,這一點在上一節已拆解過。這種「註定的命運」, 這種「必然會發生的東西」,就是並非人力所及的。面對這些 我們不能控制的,就盡量豁然地面對。小櫻母親早逝,小櫻收集 魔法咭時遇到的危機、困難,既然是「必然」遇到的,就不用 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了。   但這不代表「既然是必然的,就不用努力」。若果要通往 一個「必然的」好的明天,那麼「努力地做好它」似乎是故事裡 「必然的」條件。小櫻遇到的困難,都是盡了努力去克服,才 「絕對無問題」的。那麼,或許對神來說,這是必然的結局, 但由人來出發,那就是努力的回報。   這種想法,CLAMP在同樣以「世事是必然的,沒有偶然」 作世界觀的《Tsubasa翼》中明確的說了出來。在單行本第4期 裡,(童年的)小櫻就對小狼說:「我能做的事雖然還非常 非常的少,但我還是想努力去做!因為,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 就會永遠都只是這樣了。就算事情再小,就算前進的步伐再小, 所有事情都一定連繫?未來啊!」   返回《CCS》,倘若我們不在一個「神的角度」看,而在 「人的角度」看,也足以解答這問題。如果要從「神的角度」看, 對不起,即使本身沒直接提出這問題的漫畫,角色的命運其實也是 「必然」──必然地由創造這個文本世界及創造角色的「神」, 即是作者,所支配?。 愉快的童心受眾   對於這樣的文本,受眾(即讀者、觀看者、收聽者、瀏覽者之總稱) 如果能閱讀到快樂,這是很正常的感情反應。當受眾投入了故事的氛圍, 就可以被故事裡這活力、積極的神采所感染。甚至更進一步的,是受眾 對故事充滿投入感,享受?故事情節。   好像小櫻的配音員,作為第一個受眾(身為受眾同時,也是一個 參與製作作品的人),不難發現會有投入的體會。日本的配音員丹下櫻, 就說過《CCS》對她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寶物。她更特別一首歌詞給小櫻, 感謝小櫻給她每天都很愉快的心情。香港的配音員林元春,雖然強調 配音員完成配音後,應當抹掉它,抽身出來,以免影響對其他角色的演繹, 但她亦表示,很喜歡小櫻的真和直,沒有城府。亦認為《CCS》是一個 「Dream」。(註4)   我們從《CCS》的兒童玩具和商品銷售,亦可以看到這樣況。 筆者居住在香港,曾在2001年的夏天裡,在一個屋?的文具店, 看到母親與小女兒(看上去應是小學生)一起,選購了《CCS》 的填色冊。之後,我問文具店的老闆娘,為何進了這麼多小櫻的貨, 她說因為很暢銷,並指購買小櫻產品的多數是小朋友,其次是家長 和中學生。小朋友中,以女孩佔較多,但男孩也有不少。另一個觀察, 則是荃灣愉景新城裡的兒童劇院。那次兒童劇院播放《CCS》,裡面的 小朋友都看得很投入和很高興。   即使是成年人,看起《CCS》來,亦能有看回童話的感覺。香港 作家李敏就曾在專欄內,指出《CCS》很受小孩歡迎,並把它與 《叮噹》、《哈利波特》、《小忌廉》作並論,指出人們隨時間 而長大時,法術和神力漸被名利與權力取代,失去了赤子之心。 成人看回這些作品,也許就是要吃「童心補品」。(註5)由此 可見,即使是活在名利、權力圈子內的成人,看到《CCS》, 仍可以感受到那種率真、那種歡樂。   這種重構童年的意義,對少年或青年來說,一樣是重要的。 紫目瞳就曾指出,人們處身社會裡,在「徹底長大」和「徹底 拒絕長大」的夾縫當中,「於是我們在CLAMP編寫的現代童話中, 尋覓?失落已久的純真和夢想……沒有偏激的少年,沒有反叛的少女, 沒有深沉的對人性的探索,沒有頹廢和陰暗的現實世界, 《魔卡櫻》帶給我們的是一幅幸福到可以稱得上簡單的畫面, 使人能夠想起記憶深處童年美好的生活,驚歎原來自己也曾經 有過這樣的日子!長大的我們有夢、有漫畫、還有小櫻天使般 的笑臉,這已經足夠了!」(註6)。這個閱讀,無疑比李敏 的還深刻。我也留意到有不少青少年,也愛看和以這種角度看《CCS》。   這種《CCS》受眾,是我看到的最大部份受眾。 註1: http://comic.sina.com.cn/d/4726.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154.162 ※ 編輯: bi0ss0m 來自: 122.127.74.191 (07/04 15:01) ※ 編輯: bi0ss0m 來自: 122.127.74.191 (07/04 15:32)
文章代碼(AID): #15-gKU1m (CardCaptor)
文章代碼(AID): #15-gKU1m (CardCap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