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兒時的點點滴滴
「小學五年級啊...那時候的我是什麼樣子?」當我看著妙子的記憶一段段浮現,我也努
力回憶自己的小學生活,從而想起了許多奇聞趣事,一個人在房內不禁一面大笑,一面讓
淚珠在眼眶裡面滾動,不要流出來。我直覺這時候若掉淚,「過去」就會一傾而下,而我
告訴過自己目前絕不能懷念過去。
在我看來,回憶並不會無意出現,它是被觸發的,是人自行選擇要翻箱倒櫃般找出來,但
這個動作自己未必會察覺。電影的標語「我跟我自己去旅行(私はワタシと旅に出る)」是
27歲的妙子始終懷有遺憾,在尋思自我時才會發生。這部片的時空隨著妙子的意識跳躍,
一下子讓人看到那個短髮清秀的小女生,一下子轉回那個長髮而相貌平凡的上班族,恍若
意識流小說變成了動態畫面。開始時我還不太能習慣這種變化,無法從中捉到任何明顯的
意旨,總覺得搞不懂主題是什麼,可是很奇怪,儘管故事內容進行得很緩慢,我後來也逐
漸不在乎它想表達的意思,只單純看待每個獨立的事件,不連在一塊──反而這樣做,我
似乎對故事愈來愈了解,然後驚訝地覺得原來如此,啊啊,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有哪個人可以毫不出錯,清晰地回顧自己兒時的點點滴滴?要在記憶的片段區
塊湊出因果關係,那是不可能的事,也是全無意義的事。
也因為鏡頭是隨跳動的意識轉換來去,沒有規律,我只想談談妙子童年的一些事件。
妙子和我一樣,舉家在父母那代早就搬到都市住了,每次放暑假,同學都會嫌惡地抱怨又
要回無聊的鄉下,可是我卻很羨慕他們。妙子只有和奶奶去熱海的短暫旅行,剩下的暑假
,便是獨自去公園做早操,等待時間一天天耗盡。我記憶中的小學暑假,也是像她這樣,
守著台北這個朋友都長驅南往的空城,除了和親戚出去玩之外,一個人做許多重覆的事情
。
畢竟不處於熱帶或亞熱帶,當時的日本可能很少見到鳳梨吧,妙子一家人竟然不知道怎麼
吃。等媽媽打聽到切法,各弄了一片給大家享用,換來的表情是硬韌難咬,酸牙又刺舌,
而且一點都不甜。他們逗趣的反應令我笑得停不下來,因為「酪梨」這種水果在我家曾經
也有類似情況,十多顆綠色的酪梨,切開來嘗只覺得很澀很難吃,後來知道尚未全熟,便
放著慢慢等待,再發現時已經全黑了,最後以為壞掉就扔得乾乾淨淨,還連帶嫌棄起酪梨
來。
台灣小學生的班會不像妙子的班級,至少在我那時候,絕不會討論什麼小小糾察隊之存廢
、營養午餐的剩菜問題。雖然實際上究竟討論什麼我也忘了,因為我通常在和隔壁的同學
把Gameboy連接線穿過抽屜鑿開的洞,對打某款遊戲,但我確定班會整體的氣氛是差不多
的。少數幾個人會認真,大多數的人都是笑笑鬧鬧,結果議題在糊里糊塗的狀況下就有了
結論。
而說到妙子被強迫湊對的戀情,兩個名字無緣無故被畫在愛情傘下,真是台日兩國皆然。
誰與誰比較常聊天,誰不小心透露自己的愛慕之意,馬上就會引起同學起鬨的聲音。弄到
後來,原本你也許不注意那個人,會變得愈來愈關心對方的動向,那個人擁有的特質會逐
漸放大,形成你眼中的優點,起鬨聲更響了,你不自覺習慣了兩人的名字到哪都同時出現
,甚至期待那種感覺。可是這樣還不夠,如果能確認有同樣的喜好就更好了,所以廣田才
攔住回家途中的妙子,結結巴巴問了她一句「晴天和陰天比起來,妳比較喜歡哪個天氣?
」這種很純真的問題,聽完妙子回答後便驚訝說著「啊,我也是耶」,振奮地將棒球丟得
又高又遠,妙子也不知不覺墜入快樂的奇妙情緒中──看完這裡我又是一陣笑聲,而片子
中成人的妙子想起來也忍不住笑了。
不過妙子很不幸,她的分數除法老是學不好,小考僅得25分就讓媽媽大吃一驚,兩個姊姊
也直呼她頭腦壞掉,智商有問題。可是妙子並不是真的比較笨,相較於學校只教人死硬強
記分子和分母顛倒,她希望透過自己的理解方式解答問題。在片中的題目是「2/3÷1/4」
,妙子一邊畫圖,一邊用她可愛的邏輯對姊姊解釋:
「三分之二的蘋果,用四分之一來除,也就是三分之二的蘋果,分給四個人吃──一個人
可以吃多少對嗎?」接著她就將剩下的三分之一劃為一半,使整個圓形變成六等份,說:
「這樣的話,一、二、三、四、五、六。一個人就有六分之一個。」姊姊聽到後來自己也
被弄糊塗了,叫妙子不要再分蘋果,記得顛倒就對了。因為她自己過去也只懂死記公式就
會算出答案,沒發現妙子在一開始就搞錯,理所當然沒辦法讓妙子理解。
在這之後,日本傳統的性別觀念,以及父權家庭的問題,正隱約告訴著觀眾。老師在學校
教育女學生「女生的生理構造,都是為了將來生小孩準備的」便是在訴說女人的性是為了
男人存在這種觀點,進一步強化女性在家庭中只能居於再生產的分工角色,鞏固了男性掌
握的權力。妙子生長在這種傳統家庭,所以爸爸一開口,從沒有人敢違抗他,他的意見永
遠為最終結論,妙子被人請求去幫忙外界的戲劇公演,全家都為她高興,卻只由於爸爸一
個人對戲子印象很差,一口就否決。
可是被認為沒什麼長處的妙子,在班級戲劇裡雖扮演一個路人角色,只有一句「啊,烏鴉
先生要回牠們的家去了。一隻烏鴉。」她還是很努力地練習許久,排演時甚至私自加上一
句台詞脫稿演出。她的爸爸就因為個人的價值觀,不尊重女兒的意願,硬生生把妙子好不
容易被公認的長處完全磨滅掉,對妻子也是頤指氣使,令我看得火冒三丈。然而,我自己
屬於不太笨,又不夠聰明的人,從小到大總是有一、兩項過人的長處,身為男生選擇任何
事相對更自由,我試圖揣測妙子應該會如何難過,但總覺得無法完全體會那種心情。
妙子對於轉學生不和她握手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因此讓她在片尾反思自己的個性和願
望,最終解決她長久以來的困惑,折回去農村選擇和敏雄一起奮鬥。或許有些人難以置信
,一個人並不會那麼在乎童年的往事,還影響到長大後決定重要的事情,純粹是動畫才過
於誇大吧。
其實沒錯,童年對於人格和價值觀的塑造本來就只是一小部份,但若有某件揮之不去的重
大事件發生在童年,則會深深影響一個人終生。芥川龍之介小時候就目睹母親精神異常,
據信造成他一生無法擺脫那種陰影,我在小學時也由於個子矮,膽小又內向,常常被人欺
負。長大一些之後,我已經比較健壯不怕人欺負,曾有同學惹我生氣,我卻遷怒到另一個
同學身上,抬起垃圾桶直接往他砸──我這輩子真的永遠無法忘記,他那雙眼睛,投射出
因為瘦弱而無法還手的怨恨眼神。
我熱愛農村的勞動生活,我厭惡無盡的惡臭和噪音,我懷念小時候去親戚家的鄉下景致,
年紀愈大這種感覺愈是強烈。偶爾我會胡思亂想,如果我拋開一切開始去學習怎麼當農夫
,會是我真正想追求的生活嗎?我現在沒有答案,如同妙子一開始二訪農村的心情,但不
管這念頭是繚繞不去的,還是斷斷續續的,只要出現,我就會追問自己下去,因為它對我
而言意義非凡。
--
碎碎念:為什麼妙子和敏雄明明還沒三十歲,偏要在他們的笑容添上兩筆法令紋啊...每
次看到都突然嚇傻。
另外,妙子被載到紅花那裡時,那些農人的景象,根本和政府當初在強打簽訂ECFA好處的
宣傳廣告一模一樣 X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68.68
→
08/13 15:53, , 1F
08/13 15:53, 1F
推
08/13 20:59, , 2F
08/13 20:59, 2F
推
08/13 22:55, , 3F
08/13 22:55, 3F
推
08/13 23:14, , 4F
08/13 23:14, 4F
推
08/13 23:23, , 5F
08/13 23:23, 5F
→
08/15 23:23, , 6F
08/15 23:23, 6F
→
08/18 09:30, , 7F
08/18 09:30, 7F
推
09/05 10:27, , 8F
09/05 10:27, 8F
→
09/05 17:22, , 9F
09/05 17:22, 9F
推
10/22 23:49, , 10F
10/22 23:49, 10F
推
09/01 00:51, , 11F
09/01 00:51, 1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GHIBLI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