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森本晃司

看板Ghost-Shell作者 (世界末日近了)時間20年前 (2004/10/03 02: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AnimMovie 看板] 作者: Rhiannon (李亞諾) 看板: AnimMovie 標題: Re: 森本晃司 時間: Tue Mar 9 20:26:17 2004 ※ 引述《KenHsu (κεη)》之銘言: : 有人提到這個名字,讓我想到《駭客任務動畫特集》 : 裡我第二喜愛的〈異度空間〉也是森本晃司的作品, (舉手)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個^^ 對我來講,他有一種…無以名狀的韻味吧。 每個鏡頭都喜歡。 緩緩倒下去、好似將沈而未沈的軀體;啪的一聲天幕滿布著潔白的羽絨— 在那幢「鬼屋」裡,時間的流動是趨緩/凝滯的,並且自有一種安詳平和的美。 ——直到女主角打開那扇紀錄著重複時間點的門扉之前。 : 第一喜愛的則是前田真宏的〈二度文藝復興〉, : 邊看邊讚嘆的同時,還一邊替《銃夢》沒被搬上大螢幕感到可惜。 最近在巴哈姆特有傳出將改編為電影的消息,真實性本人尚未查證… 可是…嗯,作為一個非常非常喜愛─甚至可說是最喜愛─銃夢的讀者,對於改編一事, 我實在,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啊…(遠目) 因為銃夢實在是太細緻了。我不僅是指一景一物的細緻而已。 銃夢裡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真的,活生生的。 主角也好,配角也好,只出現過幾頁甚至幾格的小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人生。 只有數小時的電影,要如何去表現?想必是只能將焦點放置在凱麗身上了。 凱麗的生命,本身就非常精彩,因為她是那麼拼命地在活著…那樣的電影,一定很棒的。 可是就我的立場來說,那些細緻的小地方,都是組成銃夢所必不可缺的元素哪(笑) (嗯嗯果真是挑剔的忠實信徒(笑)才會出現的發言哪。) (沒有辦法,我實在是太喜歡太喜歡銃夢了啊啊啊…) : 《駭客任務動畫特集》的音樂其實都選得滿適合的, : 幾乎都是從現成的專輯中挑選歌曲作為電影配樂, : 而這些演出者以歐美樂團為主,曲風涵蓋範圍也很廣, : 不只是《駭客任務》三集裡那種冷酷的電子樂或搖滾樂, : 亦蒐羅了緩拍、嘻哈甚至迷幻等等不同風格的歌曲, : 讓我覺得那張動畫特集的原聲帶真的是張不錯的進階專輯。 : 前面有人提到傳統手繪動畫式微的趨勢, 這裡的式微,是指市場的式微嗎? 我不大清楚商業市場上,手繪動畫是否真的式微;畢竟現在大量接觸到的仍是美日動畫, 對於其它地區的動畫,除了我偶爾會去買(歐洲)動畫的片子來看、影展時會興奮地衝去 戲院之外,對於他們在市場的產業發展情況,我實在不瞭解。 可是我敢肯定,脫離了商業機制之後,作為一種單純的創作方式,手繪動畫從未式微。 它從不曾被導演們捨棄過—怎麼捨得捨棄? : 我倒覺得不用這麼悲觀,就拿《駭客任務動畫特集》 : 的〈絕命飛行〉來談好了,跟《太空戰士》一樣, : 它除了力求逼真之外,完全無法讓我有什麼感覺, 它可能具有官能的煽情。(笑)可惜了,這份官能對我無效啊(茶) : 一種東西刻意搞得太真實的話反而顯得有點虛假。 應該問:為什麼要作得那麼真實? 創作的形式就跟它的內容同等重要,在決定形式的同時,就應該要知道「為何要這麼做」 了。動畫與真人影片相比,它們看起來相似(同是流動影像),實則有本質上的不同。 就像千年女優,一個愛情故事,用各種形式來表達都可以。 可是,千年女優盪氣迴腸的璀璨風華,來自於今敏監督真幻交織的敘事手法。 那是千年女優之所以為千年女優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初聞天祥先生把她選為去年台北電影節的片單之一,正是因為那獨特的敘事手法啊。 而那樣的敘事手法,如果換成了其它媒體(文字/平面圖畫/真人影片/舞台劇…)呈現, 還能表現得那樣淋漓盡致嗎?或者偏激一點說,還能夠成立嗎? 以我的看法,我認為很難。 真人影片即使作得到,花費的成本也不可小覷… 而那正是動畫獨特而不可取代的地方啊! 把範圍擴大來說:「每種創作的形式都有她絕無法被取代的特質。」 「而在進行創作時,應該將這份特質也考慮進去。」 那所謂「作得太過真實反而顯得有點虛假」的動畫作品,或許正是沒體認到這一點啊。 要把動畫作得逼近真實,必須要有創作意圖上的目的,才不會顯得無意義啊。 押井守監督導演的攻殼機動隊劇場版(1995)具有一種非常真實的觸感—因為在作畫的時 候,把許多細節也一併畫了進去。 而這種真實感,在攻殼機動隊中,是十、分、必、要、的。 因為,那和押井監督想表達的概念,是緊緊相扣的。 (當然,攻殼機動隊和絕命飛行、太空戰士等等,在視覺上的呈現是迥異的。) : 我相當樂見2D結合3D的動畫發展可能, : 畢竟平面的東西容易清楚傳達意象, : 立體的技術能讓視覺感更加突出,兩全其美,豈不快哉? 非常贊同。因我在去年的金馬影展便看到了如是的片子。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2D與3D的完美結合。 Riba(悠遊於城市中的紅色哀傷)2003,法國。 Yves DALBIEZ & Elise SARCETTE & Laurent LELEU 貓與魚與鋼琴的故事。精緻、優雅、細膩。 3D模型跟2D線條的結合美極了,真的是美極了…我很久未曾看過那麼美的片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31.70 ※ 編輯: Rhiannon 來自: 218.167.231.70 (03/09 20:29) ※ 編輯: Rhiannon 來自: 218.167.231.70 (03/09 20:3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10.124
文章代碼(AID): #11Nld5UT (Ghost-Shell)
文章代碼(AID): #11Nld5UT (Ghost-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