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動畫版有比較合理跟流暢嗎?

看板Kindaichi_Q作者 (黑魔導)時間14年前 (2011/07/26 19:31), 編輯推噓7(7014)
留言2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動畫版的金田一有許多跟漫畫版不同的地方,其中比較重要的地方, 大概有下面幾個: 1.佐木龍太(1號)沒有死,所以漫畫中佐木龍二(2號)的戲份, 在動畫中全部由佐木龍太取代,動畫中也沒有提到佐木龍太有弟弟。 2.為了更適合廣大族群收看,動畫中比較有尺度的鏡頭少很多, 可能會減少一些男性觀眾的收看意願。 3.動畫案件的順序與漫畫不相同。 4.動畫部分案件的參與者與漫畫不相同,以「亡靈學校殺人事件」來說, 漫畫是金田一一、七瀨美雪與村上草太,動畫則由佐木龍太取代村上草太。 5.動畫破案的推理順序與漫畫不相同,以「雪影村殺人事件」來說, 漫畫中島津匠在故事中段就自己透露出肩膀受傷的事情。可是在動畫中, 則是在金田一一破案的時候,島津匠才說出自己肩膀受傷的事情。 問一下大家,先有漫畫再有動畫的金田一,動畫版的劇情發展, 有沒有比漫畫版還要流暢一點?還是說差不多? -- 我的BLOG 我的facebook http://blog.yam.com/ohmoriharumi/ http://www.facebook.com/shufan.liu 我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RyuShoho 我的影片 http://tw.youtube.com/ohmoriharumi 歡迎大家參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106.250 ※ 編輯: OhmoriHarumi 來自: 220.133.106.250 (07/26 19:33)

07/26 20:50, , 1F
對不起,沒看動畫 但對於第五點 雪影村事件 這樣阿一如
07/26 20:50, 1F

07/26 20:50, , 2F
何知道兇手是島津啊?
07/26 20:50, 2F

07/26 20:55, , 3F
動畫中,島津是用左手(非慣用手)把球丟回去,
07/26 20:55, 3F

07/26 20:56, , 4F
跟漫畫不一樣,漫畫中島津是拜託金田一把球丟回去。
07/26 20:56, 4F

07/26 21:11, , 5F
我比較想知道 動畫雪影村對綾花尋找的東西有沒有交代?
07/26 21:11, 5F

07/27 11:04, , 6F
佐木哥哥沒掛? 那事件死亡人數-1???
07/27 11:04, 6F

07/27 13:05, , 7F
佐木1號在漫畫中確實掛點了,但是在動畫中有被救活。
07/27 13:05, 7F

07/27 23:43, , 8F
佐木兄弟哪一個出場有差嗎?
07/27 23:43, 8F

07/28 01:39, , 9F
我倒覺得千家動畫裡是初登場就是兇手,漫畫裡不是才意外
07/28 01:39, 9F

07/29 17:23, , 10F
七不思議的受害地點有改,歌劇院變動不少人的設定
07/29 17:23, 10F

08/05 19:58, , 11F
"殺意之餐廳"也有點不一樣,漫畫中女老闆死了,
08/05 19:58, 11F

08/05 19:58, , 12F
動畫中女老闆被發現時還有呼吸。
08/05 19:58, 12F

08/18 22:33, , 13F
大致來說感覺動畫版有把一些bug修掉 或改成比較合理
08/18 22:33, 13F

08/18 22:34, , 14F
但不排除因此有產生新的bug XD 我的感覺
08/18 22:34, 14F

08/19 14:18, , 15F
不知道原PO有沒有看過小說版的幽靈客船殺人事件 動畫版中多
08/19 14:18, 15F

08/19 14:19, , 16F
死了一個人 而且登場角色也有變 角色間的關係也較複雜
08/19 14:19, 16F

08/19 14:20, , 17F
另外更改幅度最大的就是短篇集2中的聖誕節殺人事件 動畫版
08/19 14:20, 17F

08/19 14:20, , 18F
中角色關係 死亡人數和動機都和漫畫有很大的出入
08/19 14:20, 18F

08/19 14:21, , 19F
光從篇名改為情人節殺人事件就可看出端倪 就暫且不爆雷了
08/19 14:21, 19F

08/19 20:29, , 20F
聖誕節那個動畫版多年前看的但滿有印象,覺得改得還不錯
08/19 20:29, 20F

08/19 23:08, , 21F
我覺得聖誕節改成情人節後,角色變得比較吸引人
08/19 23:08, 21F
文章代碼(AID): #1EBgMQbl (Kindaichi_Q)
文章代碼(AID): #1EBgMQbl (Kindaichi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