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ko]《攻殼機動隊SAC》歌曲選介(續篇)
年初寫完上篇《攻殼SAC》樂評後, 一直意猶未盡,想再針對「曲式
結構」的話題再多琢磨一些。我前面的討論,主要是借由觀察不同曲子
,來歸納菅野在「主副歌曲式」下所做的一些變化性的設計,它們可以
中和、改善該曲式過度重複特定素材的問題。
上篇的曲子中,Inner Universe的主副歌精彩多變化,但後段獨厚副
歌而造成失衡。Cyberbird有一段純器樂的素材, 在中段充分發揮,成
為足與主副歌相抗衡的新元素,使曲子更像ABA三段體。Torukia也是類
似,有長大的器樂中段,而且副歌再現時有做了變化。Christmas In
The Silent Forest在曲終安排了一段尾聲, 根本就擺脫了主副歌,走
向昇華超脫的新氣象。本文再多談幾首曲子,包括兩首《攻殼》歌曲和
三首其他的作品,介紹它們各不相同的變化性設計,觀察其如何為曲子
增色。
5. Beauty Is Within Us
http://www.imeem.com/voeop1/music/qr9syDYv/
這是一首緩步調而憂鬱的歌,由Scott Matthew主唱。 開頭以電子鍵
盤給出固定的分解和絃,間有點狀光亮的「繁星」音效裝飾著,以及神
秘的滑行笛聲(這是甚麼笛?),作為導引。主唱進來的同時, 中低音域
出現了電音和絃伴奏(註),以空冥的音色和緩慢的步伐支襯著主旋律。
副歌(1:03~)的線條曲折輾轉,充滿蕭瑟悲情; 背後有一條微弱的合音
,像是主唱人另行分軌錄下的,嘆息般的下行樂句,造形單純而反覆繚
繞,我稱為「嘆息主題」,它在此還只是合音而已。
主副歌反覆。大約於(2:09)開始,神不知鬼不覺,出現了弱奏的弦樂
,在旁邊伺伏,緩慢而悄然地升高增厚。副歌的部分,不停息地多次反
覆下去,但漸漸加入新的聲部,使音樂整體的層次愈來愈複雜、強度也
益趨濃重。(4:16)加入了快步的鼓節奏,造成一股的悲切的催促感;隨
後,主唱的人聲弱化到背景去,改由器樂主導。原本只是合音的「嘆息
主題」經過剛剛的長久醞釀,冒出來成為新的主軸,先後由電敲擊樂和
小提琴部娓娓鳴泣繚繞著,邁向萬劫不復之宿命終了,令人鼻酸。
好,做個總結。 (1)本曲的構造是[主副歌-主歌反覆-副歌多次反
覆-尾聲(Coda)]。雖然和很多歌曲一樣,副歌反覆了很多次,但它也
具備了豐富的變化性-不是突然的驟變,而是緩慢醞釀、漸次加料與升
溫。它在不知不覺中悄悄進行著,等你發現時早已風雲變色。 (2)在此
過程中,聲音的變化,關聯到心理與情緒的變化。比如曲子中後段的漸
強與堆疊,所呈現的情感便是由蕭瑟荒涼轉向綿密厚重。而快步鼓節奏
的加入,乃至於轉進到尾聲,更體現了「階段性進化」,表示情感的內
涵與濃度進入到新的高度與境界。 (3)有個菅野常用的設計,非常值得
玩味:「原本明顯的,後來消失了;原本微弱的,後來主導了」。本曲
中,一些原本很微弱或不存在的素材,例如「嘆息主題」和曲中偷偷進
場的弦樂,到尾聲時已發展為羽翼豐滿的新勢力,把人聲和主副歌的主
題都排除掉,自操大局。這使得本曲的尾聲,不再週旋於主副歌的既有
內容,而產生了蛻變、昇級、前進的意味-雖然在此是悲劇性的邁進。
(註):那個奇怪的敲擊樂聲,我考察了鋼片琴、木琴、鐵琴、馬林巴
等等,試聽許久皆無法確定,因為一般的樂曲不會用那些樂器去演奏緩
慢低沉的和絃音型。後來請教專業級友人,以其自身經驗,推斷是電子
合成音,而且本曲中有很多「模仿不同傳統樂器」的合成音,在不同地
方出現。
6. Player
http://www.imeem.com/people/eNzlQ4u/music/ud1x9U_6/
《Solid State Society》劇場版的片頭曲,Origa演唱,是首風馳電
摯、所向披靡的酷歌。由一畫破天際的爆升音開場,帶出固定的電節奏
和一小段饒舌。主唱進來,稍微轉悠一會就衝到副歌(0:36~)。 在副歌
中,弦樂的分解和絃與密急的鼓音群,好像一波波的海浪與水花般;而
Origa就在上方乘浪滑行著,酣暢快意中穿插著驚險刺激。 中場稍事歇
息,(1:12~)一小段弦樂重奏,似乎呼應了《SAC》配樂"Spotter"(收於
《Be Human》專輯)中的一個素材。主副歌反覆後,(2:14~)進來一段
"player…player…"吶喊。其造型很簡單,就是相鄰的兩個音而已;在
音樂創作中常用於串場或段落終止時,提示和絃之用;在此竟意外地連
續喊下去,成一具有自身獨特意象的段落-它讓原本的主線中斷,進入
短暫的真空漂浮狀態,而勾魂般的聲聲呼喊,更造成奇異的情感共鳴效
應,令人醉倒。我第一次聽到這裡時,好像全身要融化了。隨後,信手
拈來般的引進一長篇饒舌念經,我覺得安排在曲中效果還蠻好的。最後
又再反覆了主副歌,結束全曲。
本曲的結構為 [主副歌-主副歌反覆-中段間奏(吶喊+饒舌)-主副
歌再現]。主副歌的人聲部並沒有太特出而動人的發明,但也不會太膩
;而伴奏的電波與海浪效果,更是引人入勝。中段的吶喊與饒舌,帶來
與主副歌截然不同的聽覺意象,做出鮮明的段落對比和變化性,使曲子
的結構較為多樣而均衡,中和掉反覆過多的問題。相較之下, "Inner
Universe" 有著精彩無比的主副歌,卻因為副歌過度反覆又少變化,而
打了折扣。綜合觀之,此兩曲在《SAC》系列中遙相輝映, 都是火花四
射的酷歌,而內容與結構則長短互補,堪稱《SAC》Origa歌中的雙璧。
7. Light of Love
http://www.imeem.com/magicalpuma/music/7a9QLYmV/
關於曲式結構的設計,我再多舉幾個《攻殼》之外的例子。在主副歌
的循環之後接上具不同質地的尾聲(Coda),除了上述的 "Beauty Is
Within Us",還可參考《機動神腦》的"Light of Love", 它的結構是
[主副歌-主副歌反覆-尾聲]。首先,在主副歌和其反覆部之間,有
一段蠻長的器樂間奏(2:09~3:00),營造出懸疑、漂流的意象, 是一特
別的段落設計。而後面的尾聲(4:56~),與主副歌完全不同, 是新的素
材;由四個造型相似的樂句構成一單位,具有和聲的明暗切換。它本身
的氣質是很撫慰人心,但是反覆太多(主唱三次、合音群三次半),又沒
有顯著的音型或編曲變化,效果流於平淡,可惜了。
8. Hemisphere
http://www.imeem.com/people/DJp6Ns/music/EpulMIkQ/
第二個例子是《翼神世音》的"Hemisphere",其結構為[主副歌-主
副歌反覆-副歌反覆-尾聲]。它的副歌在後段反覆時,做了三次變化
,每一次都呈現出新的意境和情感,分述如下。 第一次(2:38~):取消
了原本的重低音伴奏,呈現輕盈飄零的意味。 第二次(3:01~):重低音
回來了,主唱部的節奏維持不變,但旋律由原本的大跨距上下迴旋,壓
縮成平板念經似的同音連唱。 第三次(3:26~):向上轉調進入Coda (尾
聲),主唱部的急快節奏消失,昇華為平緩的下行音階; 但是副歌的低
音伴奏與和絃仍然繼續演出,因此這個尾聲可視為副歌的第三次變形。
以上這些「同中有異」的設計-包括「配器打薄再還原」、「變更旋律
」、「轉調」等等-使得副歌雖然反覆多次,但仍富有段落變化,而每
個段落都有「進階到新局」的氣象,效果非常好。
9. Lastocka~Tsubame
http://www.imeem.com/people/k5u-y4B/music/yMLks4EB/
菅野的歌曲中,比較主流、通俗的創作多是主副歌形式 (包括上述全
部曲例)。較特別的是異國民謠風的"Voices"和"Aimo"鳥人版,是ABACA
輪旋曲式:A是主題、B是短暫的副題、 C則是較長的第二個副題。其他
是還有些結構怪異的歌,但我還沒好好研究過,日後有機會再說。
在此我想趁機介紹一個日本同人團體Love Solfege', 以融合古典和
流行曲風見長,許多作品都跳脫了主副歌結構,嘗試各種不同的曲式安
排,來呼應歌詞的故事情景。 本文選這首俄文歌"Lastocka~Tsubame"
講的大概是燕群南飛過冬又北返的故事。構造是[前奏-ABA'B']。曲
子從荒涼的前奏開始,進入快板的A段,描寫艱苦又漫長的飛翔之旅。
B段(1:46~)則是舒緩的中歐民謠風,有鋼琴伴奏,揣摩溫暖的南方。隨
後A段再現:冬季將盡,再次啟程北返。尾聲轉進大調的B', 表示燕群
返鄉後迎接春天的到來。
本曲的音樂非常好聽且細緻,但本文只點出結構的部分。它以截然不
同的A和B兩元素來講故事(A描寫飛翔,B描寫休憩),富有對比和變化性
,以及線性的階段進程。A和B的內部並非主副歌構造,全曲也沒有任何
主題有過分反覆,效果非常清新自然,是不同於一般流行音樂的寫法,
值得參考。日後我會寫一篇Love Solfege'的專文, 再好好介紹這個曲
子。
總結
最後做個總整理。綜合本文所有的曲例,觀察其如何以素材和結構上
的設計,在主副歌形式中注入變化或對比,並減低副歌反覆所造成的疲
乏性。下面分項目來談。
(1) 豐富的中段間奏:可以充實曲子的內容、在主副歌之外帶來變化
。本文的曲子中,Cyberbird、Torukia和 Light of Love都含有以器樂
為主導的間奏;而Player則是以吶喊和饒舌歌為中段,各有特色。
(2) 尾奏的安排:在正常的副歌反覆之後,以新的材料做成尾聲,營
造出「迎向新局」或「昇華」的意境。例如Christmas In Yhe Silent
Forest和Light of Love;不過後者的尾聲反覆太多,是一缺失。 此外
Beauty Is Within Us則是以器樂主導的尾聲,效果也非常好。
(3) 精緻的器樂:器樂的聲響與表現力比人的嗓子要來得多彩多樣。
如能妥善使用,可大為增進曲子的精彩度。前面好幾首曲子都在中段間
奏或尾奏時由器樂來擔綱。但即使只是人聲伴奏,也仍可有不錯的發揮
,請聽眾詳加品味。
(4) 副歌於後段再現時加入變化:這個變化的可能性是無窮的,端看
作曲家的想像力。例如Torukia的副歌再現時,由女聲改成男聲。
Beauty Is Within Us在副歌多次迴圈的同時, 漸次加強繁複濃厚的器
樂,形成「情感醞釀堆疊」的效果。Hemisphere則採用配器變化、旋律
變化和轉調等多種手法,非常豐富。
(5) 主副歌只再現一次:這個作法不能帶來豐富性,但可令曲子較為
簡潔不囉嗦,尤其當主副歌很長的時候,更適合如此,如Cyberbird。
(6) 非主副歌設計:除了主副歌形式外,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可能的形
式。菅野的Voices和Aimo是ABACA五段體。而本文特別介紹的 Lastocka
~Tsubame(by Love Solfege')則是配合歌詞敘事動線的 ABA'B'構造,
非常特別。我認為,「結構」-包括曲子的段落安排與起伏脈動-這個
變數所蘊含的潛力,是比聲音或旋律,要來得更為基進。因為它牽涉的
不是片面、當下聽到的材料,而是整首曲子的心理意境的流動方式。比
如我在《古典與交響風配樂選介》中所歸納的三種典範:「首尾呼應」
、「線性前進」、和「固執反覆」,分別就呈現出不同的敘事與情感架
構。這是值得現今通俗樂界積極嘗試與開發的一個環節。
(完)
※ 編輯: amfortas 來自: 65.247.227.235 (06/15 07:18)
推
06/15 13:06, , 1F
06/15 13:06, 1F
推
06/15 13:07, , 2F
06/15 13:07, 2F
推
06/15 17:29, , 3F
06/15 17:29, 3F
YK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