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在誠品網頁的拙作....打個廣告
幫誠品寫了一篇和棋靈王有關的書評,因為是讓一般大眾看的,所以講的並沒有
太深,在此請大家批評指教,並請不吝捧個人場,也連去該網頁看看,一方面在
WWW的介面下閱讀較為舒適,且一些書介在網頁下用超連結來看較便利。
另一方面也為誠品網頁作個廣告。
在此先謝過大家。
生活風格區的首頁和漫畫的次分類頁面上都有。
http://www.eslitebooks.com/life/index.shtml
http://www.eslitebooks.com/life/browse/life_13442.shtml
從《棋靈王》到《名人》--漫談圍棋的「藝術」與「現實」
棋藝或體育方面的種種競賽,有著一個共通的特性--在這個世界
中發生的所有競賽,勝負總和等於零,當有人含淚播種、歡笑收割
的同時,也必定有人只有耕耘、沒有收穫,或許是實力、或許是運
氣,但結果總是殘酷卻又詭異地充滿魅力的。或許也就是因為這種
魅力,所以以勝負世界為主題的作品並不乏見,然而若提到圍棋這
個幾千年來都被認為是最幽玄難解的遊戲,以及以圍棋為專業者的內
心世界,在大部份人的眼中,便好似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
這個領域有所著墨的作品,和其他勝負世界題材的作品比較起來,
也是相對較少的。
和圍棋有關的作品中,對這赤裸裸的勝負世界中不斷遞嬗著的一
幕幕悲喜劇,有著較深入的描寫的,則莫過於川端康成於1951
年發表的類似報導文學體材的小說《名人》(註1),以及自1999年
開始連載以來,在日、台、港都造成轟動的漫畫《棋靈王》了。
◎求「道」亦或表演?
在《名人》中,英雄遲暮的本因坊秀哉名人在嚴酷的比賽中將自己生命的最
後一絲光熱燃盡在紋枰上,儘管老名人技藝仍舊精湛,然而習慣於舊時代比賽
規定,可合理(以現代公平的觀點來看則是任性)以特權提高自己表現(註2)的
名人面對當時(1938年)30歲的引退棋對
手大竹七段(現實世界中這盤棋的對手是木谷),大竹作風咄咄逼人、極
端重視勝負,名人因此在大竹不論權威與否,一切得照公平規定
來,絕不容名人任性(註3)的強勢衝擊之下失去好局。
在敘述比賽經過的報導文學手法之下,川端也對「圍棋」這個在傳
統日本觀念中應該是純粹「求道」的東西,卻被報社拿來大事炒作,
以達商業目的表示感慨。如果圍棋真是純粹的藝道,那麼對於原本
應該奠基於對局者雙方互信的細節等,有必要一一規範嗎?(以現
今觀點來看當然要。)這樣的話,圍棋究竟該定位成「道」或是表
演性的競技呢?名人在一度病倒又出院後,也曾一度取得優勢,但
在持黑的大竹七段第121手怪招的刺激之下,內心動搖而致敗。但在
後世的研究中,黑方的第121手怪雖怪矣,卻是一個絕妙的時機!所以
,就算名人對該手棋的「無藝術性」動搖而在憤怒下弈出了白方第130手的失
著,那也只能說是老名人另一種形式的任性吧!!
◎精彩傳達圍棋魅力的《棋靈王》
《棋靈王》則是史上第一部和圍棋有關的長篇連載漫畫,而且雖然
題材較為冷門,卻出人意料的大紅大紫(註4)。你可以說該書的當
紅是因為漫畫家的畫工精細,角色造型討喜;也可以說因為它的監
修是在日本有著超人氣的美女偶像棋士梅澤由香里,但最主要它的
成功還是在於劇情的精彩動人,以及對現實圍棋界的狀況、乃至於
盤上棋譜都絕無不合理之處的考據用心。當所有真實棋界的種種都
被毫無誇張的安插在劇情之中,而卻仍保有劇情的強烈性時,不由
得令人感嘆:圍棋本身的魅力,居然真被這部漫畫傳達到不懂棋的讀
者身上了。
就算在漫畫中仍融入了大部分門外漢對圍棋的刻板印象─如「前輩
會比較厲害」,「棋從30(歲)才開始」等。連載迄今,在這部漫
畫中,棋界的頂峰還是一群5、60歲的大前輩;而不論近藤或塔矢,
他們的技術和前輩都有所差距。在現實世界中,「大前輩可以很風
光」這個神話早在1964年就已經被林海峰以23歲的弱冠之齡挑戰
名人成功而擊破,在之後迄今的36屆名人賽中,除了一次頭銜落
在53歲的高川秀格名下,再也未有過45歲以上的名人。正如同老
名人被大竹七段打敗,在長時限需要耐力的比賽中,年長者總是較
吃虧的──儘管他的技藝並不一定弱於人。
然而我們知道,《棋靈王》的最後,這些少年也必定會擊敗前輩。
這個過程則是作者為了大眾口味而包上的糖衣。在世紀末的東京舞
台,對圍棋有著熱血的少年,向著完美的至高藝道及上一輩的高手
們發出衝擊,對於漫畫主要的青少年消費族群而言,的確是可以感
同身受的。
◎ 有人笑必有人哭,只有天才才是主角
在《棋靈王》中,讀者卻也感受到作品隱隱表達出這勝負世界的殘酷無
情,──主角身邊的配角,簡直就像用後即丟一
般;隨著近藤光棋藝的進步,身旁的對手也就一換再換。但對於真
實世界中的圍棋天才而言,這個世界確然就是如此,當自己進步的速度
快於他人時,身旁的人,就不斷的被超越,而離開了自己的生活圈。在
有人笑必有人哭的世界裡,只有少數的天才是主角。
圍棋,或許真的是一種介於藝術與體育之間的遊戲,完美的奕道需
要時間的千鎚百煉,但勝負的決定卻往往在於年輕身心的精算與耐
力。50年代的《名人》從老年、死者、與殉道寫起,寫的是現實
事件中人所未見的虛構世界;而世紀末的《棋靈王》則敘述少年在
棋盤上拼搏求勝的故事,支撐虛擬的情節的背景卻是考據嚴謹的現
實世界。從這兩部作品中,「圍棋」這個勝負世界的風貌可以被約
略的描繪出來。
註1:「名人」是20世紀前日本棋界至高無上的象徵。
日本自平安時代以降,宮廷中自天皇至貴族,奕棋蔚為風氣,上行下效的結果,
全國奕風頗盛,不過當時的高手多為和尚,大概是因為當時和尚生活安定,也較
有時間鑽研棋藝。而圍棋在日本真正開始有大進步乃在戰國時代,當時京都寂光寺
有一位法號日海的和尚,圍棋、將棋都獨步全國。當時織田信長甚為嗜棋,認為和
行軍、佈陣大有關聯,將日海禮為上賓,並封日海為「名人」,此即圍棋名人的起源。
而在17世紀初至19世紀末之間日本圍棋的段位制度中,將專業棋士棋藝由低至
高分為初段至九段,九段全國只有一個,即為名人,相當於棋界的龍頭老大,發證
書、做決定都是他說了算,在比賽時也有可以暫停比賽,擇期續奕的權利,而且有
述而不著的特權,以後可以不必參加比賽,只需負講評之責。
20世紀之後,制度改變,傳統的世家門派被棋院組織取代,段位制度由以往的認
定變成比賽決定,因此傳統「名人」在本因坊秀哉身後成為絕響,直到22年後的
1962年,才由讀賣新聞社舉辦「名人賽」,於此棋賽獲得冠軍者,可於該年擁
有「名人」頭銜,在此一年間選拔一位挑戰者,而於翌年的7戰4勝挑戰賽中,決
定名人頭銜誰屬。但此名人僅有虛銜,和舊制名人備享殊榮大有不同。川端康成撰
寫「名人」時,名人賽尚未問世,故秀哉之敗局與逝世於時代上的象徵意義不可謂
不大。
註2:秀哉名人在1933年和19歲的吳清源進行特別對局時,那時「滿洲事件」
剛發生,主辦的讀賣新聞將此比賽昇級為「日本名人對支那天才少年」的比賽,一時
銷路大增。在這盤極重大的比賽中,秀哉善用他的暫停權,當局面難解時,就暫停
比賽回去研究最好的次一手棋,所以這盤棋中途竟休息了13次,其中有一天只下
了兩手棋,亦即秀哉把想了一周的一手下出來,吳下了下一手,秀哉沒想到這手,
於是就暫停回家研究了。在這樣不公平(但當時是名人合理的特權)的情況下,
吳清源最後以微差見負。
註3:大竹(木谷)有鑑於吳1933年的慘狀,強力要求暫停的一方要把他的
次一手寫在封條裡,下次比賽時再拆開,如此在暫停的期間內雙方都不知道對方
下一手在那裡,這個制度沿用至今。此外大竹也不容許秀哉名人任意把比賽中
斷或延期,甚至不惜以罷賽抗議。
註4:現在日本青少年學棋、奕棋的風氣並不興盛,圍棋在很多日本
人的心目中是老人在下的遊戲,這一點和臺灣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
圍棋是開發青少年潛能,促進青少年全腦發展的優良才藝而讓小朋
友學棋大不相同。從第1冊第25頁近藤光聽到佐為要他學圍棋
時,當場的反應就是:「這麼年輕就玩那玩意??」,反應當今日本
多數人對圍棋態度之一斑。然而近一兩年來日本的青少年學棋風氣
漸漸盛行,棋界咸認為和《棋靈王》的當紅有著直接關係。而《棋
靈王》作者堀田由美甫於日前獲得日本棋院中部總本部每年頒發給
對普及圍棋有大貢獻人士的「土川賞」,這部作品的影響力由此可
見。
相關書目:
《棋靈王》link ID515701
作者/原作 堀田由美,漫畫 小(火田)健,監修 梅澤由香里
出版社/大然
《名人》(已絕版)link ID132247
作者/川端康成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名人(新潮文庫)》link ISBN 4101001197
作者/川端 康成
出版社/新潮社
《日本圍棋史話》
作者/沙濟琯
出版社/世界文物出版社
作者 劉至平略歷:
曾任臺大圍棋社、臺大卡漫社社長。
中國圍棋會、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1998年省長杯台北縣A隊代表,
個人戰績六戰全勝;1998縣長杯三段至五段組冠軍;1999年台南聖母杯
全國業餘公開賽高段組冠軍;1998至2001年連續四年入選全國業餘十傑;
2000、2001年中日大專青年交流賽臺灣代表。
從事圍棋教學、圍棋普及工作9年。
作者的E mail:r8126015@ms1.cc.ntu.edu.tw
文後我並推介了一些適合初學者的入門書以及和棋靈王背景知識有關的書籍,
在誠品的網頁上也可看到,所以還是強烈推介大家連去看看,如果因此能使各位
小有收穫,則筆者備感榮幸。
--
めぐり來る季節をかぞえながら めぐり逢う命をかぞえながら
畏れながら 憎みながら いつか愛を知ってゆく
泣きながら生まれる子供のように
もう一度生きるため 泣いて來たのね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hikarugo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