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台湾漫画界は表現規制で衰退した

看板C_Chat (希洽)作者 (狂君十二斬)時間14年前 (2010/12/15 09:00), 編輯推噓8(8019)
留言2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這是我之前在老黃版聊台漫時貼的長篇大論,基本上和RURILIN (水鏡八旗)兄所說的 相差不遠(因為都是來自陳仲偉先生的論點),加上一些參考論文,重新轉貼: 『漫畫審查制度毀了台灣漫畫』,每次提到台灣漫畫的不振,這是最廣為流傳,而且是 洪德麟一派的說法。但最近幾年看了陳仲偉所著《台灣漫畫文化史》、電影發展史小說 《戲土戲金》,以及審查制度的論文,發覺沒那麼簡單就單一歸咎:如果台灣漫畫產業 因為一件事情就輕易垮掉,反過來說是不是應該質疑他的基礎建設並不穩固? 《台灣漫畫審查論》月烏齋 http://0rz.tw/qFRly 台湾人編集者から見た「都条例についで、台湾の表現規制歴史を書いてみた」 http://togetter.com/li/78821 民國五十年代,台灣漫畫市場的確百花齊放大紅大紫,也因此帶來社會觀感不佳,最有名 的例子就是看了武俠漫畫上山求仙的荒唐影響,漫畫家劉興欽的第一部作品《求仙記》就 是婊這件事。因此瀰漫一股「作為大人應該管制小孩的閱讀權」氣氛,這就是造成日後「 審查制度」的基礎,蔣中正微服出巡的故事,其實是子虛烏有的。後來劉興欽仍能繼續 大量創作出近百本趣味作品(如機器人系列),陳定國在民國60年曾獲表揚…漫畫家的 創作和地位,真的有受審查制度完全被封殺嗎? 當然,審查制度的前幾年的確傳出了管制創作的荒唐案例,導致創作者罷筆,事實上制度 和審查標準後來有修正,送審查作品數量其實是不減反增的: 1967~1970年,每年送審4千本,退回不准發行只有一兩百本,之後卻往下遞減。 (陳仲偉《台灣漫畫文化史》,57頁) 二三線的學徒被迫提前上戰場,導致粗製濫造,其實是最重要的原因: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因為市場的供不應求,就已經開始有這現象了,審查制度傷害到 前輩漫畫家退下第一線後,同時漫畫需求並沒因此缺乏,這也是很多人在研究那段歷史 往往看不見的盲點:如何補足缺口? 結果,導致台灣漫畫出現粗製濫造的比例更嚴重,最後出版社選擇盜版日本漫畫,一來是 規避審查的鑽漏洞,二來低成本高質量的作品填補市場需求,不用再耗時費力培育本土的 作者,不是更符合經濟效益?台灣的漫畫文化就是在偷偷摸摸中成長,成為日本漫畫的殖 民,事實上是我們自願造成的結果。後來手塚治虫得知這件事,不但不生氣還大力讚揚說 :你們要盜印我們的漫畫可以,但至少要打上我們的名字…而『日本文化侵略』更是一種 對台灣漫畫不濟的掩飾說法,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台灣發生審查制度的同時,其他國家也一樣遭受成人對兒童閱讀權的管制:日本發生『惡 書放逐運動』,手塚、永井豪等人因為在漫畫中畫裸體被批評是色情漫畫,教育家在書 店撕書,家長燒書,當時首相鳩山一郎公開宣示漫畫的不良性,放任民間團體抵制。韓國 在1967年,將動漫畫列為『社會六大禍害』之一,更在80年代初期訂立身心健康政策,公 開宣示動漫畫(尤其是日本科幻動畫)是無意義的幻覺。直到1988年舉辦漢城奧運,韓國 為了表示國際化開放思維,逐漸放寬對動漫畫的負面觀感,但事實上民間本身就有暗地 竊取日本動漫畫技術,發展出足以影響韓國80後能接受的本地作品。 宇宙黑騎士 http://elielin.chu.jp/blog/153 韓國同樣也在1968年出現漫畫審查制度,直到1997年才正式廢止,比台灣還久。而香港在 1975年出現『不良刊物條例』,警方上街頭把攤販和創作人公然拉進警局,喝咖啡聊是非 ,號稱文創產業的大屠殺。更可怕的是黃玉郎親自與官員協商自律,警察照樣抓人掃貨, 最後黃玉郎、上官小寶聯合將香港漫畫改為報紙形式出版,在新聞自由的保護傘下讓港漫 得以有喘息繼續發展的空間。(出自《洪武大帝》第39~40期後記) 港漫的災難並沒因此結束:香港政府在80年代繼續找碴,還拍攝廣告宣傳,媽媽將漫畫丟 進垃圾桶一幕,非常驚人。90年代的情週刊事件又掀起一波風雲,這就不提了。 (以上各國動漫打壓事件,陳仲偉在《台灣漫畫年鑑》一書中皆有詳細記載) 但到最後日韓港漫面對打壓的抵抗,終於用自己的軟實力,因為市場的支持而存活下來 ,那我們面對打壓卻毫無抵抗力的問題在哪裡? 在《戲土戲金》描寫台語片市場,曾有著前途無量的榮景,但在短短三年內從場場爆滿到 無人問津的垮台,原因在於粗製濫造:為了提供市場需求,七天就要拍一部片,還沒殺 青就上映,或是先跟人家談播映權,上片時間都預定了結果拍片者拿了錢就烙跑,讓台語 片的印象蒙上陰影,不再被觀眾信賴導致沒落。而台灣漫畫也與台語片市場出現同榮景, 被投機客攪爛的情況時,不管走哪條路都可能走向毀滅之路,最後不得不靠更精良的『外 籍傭兵』來填補需求。除了盜版日漫之外,港漫當時也被盜版填補了末期的武俠漫畫市 場:『審查制度』確實毀了台漫,但充其量是壓垮台灣漫畫發展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80年代之後,有人開始覺得台灣的『漫畫市場』=『日本漫畫市場』這個現象感到不對 勁了:1983年,牛哥的「漫畫清潔運動」針對審查制度的不公平作反撲,指出日本漫畫充 滿淫穢、低俗思想怎可輕易放行?雖然影響到1987年的審查制度終止,卻也同時強化了 『漫畫優良化』與『閱讀權掌控』的連結性,而政府轉為辦理漫畫比賽,其實是另一種名 正言順的介入(李表哥事件),至最近幾年的『劇情漫畫獎』和新的『金漫獎』等,榮譽 性質的政策,仍樂此不疲。 至於出版社的心態,我節錄《台灣漫畫文化史》的一段:「『全國漫畫大擂台』所尋求的 ,是馬上就能在雜誌上作戰的強大戰力,雖找出不少高手也活絡了80年代的台灣漫畫出版 界,但獎金減少後,又沒有在培養上下功夫,造成(挖掘創作者的數量)急速萎縮。漫畫 比賽挖掘出來的新人畫力堅強,充滿個人風格,但以『畫技和藝術性』為優勝標準的創作 者,普遍缺乏劇情構成的組織能力,與日本漫畫一比成為票房毒藥。」 (陳仲偉,P103-104) (個人註:這點有些爭議性,不過後來日本為了不被說嘴是文化侵略的『提攜誌』規定, 我們確實沒有派出足以匹敵當紅日本漫畫和港漫的作品與作者,與想要即刻的戰力又不培 養的心態有關。比較下『台灣漫畫是不好的』,刻板印象便在這時出現,只是沒有人察覺 到…) 因為失落與斷層,又急著求表現,台灣的出版社直覺『要超日,學日本最快』,彷彿又回 到清末『自強運動』的歷史重演。但今天的日漫是戰後從無到有,根深蒂固的發展: 從貸本時期開始對市場的摸索,正式出版架構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接軌』的歷程, 讓漫畫從『可有可無的零食地位』變成『不得不自然存在的空氣』,從兒童變成青年甚至 成人都能接受的媒體模式,我們常說的日本市場很大,其實是需要長時間累積來的。 (中野晴行著《日本動漫創意產業論》,亦有詳細紀錄,只有簡體版) 在這種錯誤的解讀下,即使漫畫審查制度已經毫無威脅,還有每每強調台漫要硬起來等 政治性語言,忽視了如何耕耘市場與讀者喜好:只學到日本漫畫的表皮,加上延續了80年 代的熱絡與民族自決的高漲,復興台灣漫畫的使命感遠大於穩定產業,90年代前期出現台 漫短期的榮景(如《俠王傳》首集,當週就賣了萬本),更看不清真相。 而這個價值觀在民主進步後開始崩潰,不成熟的作品再也無法吸引讀者,最後出版社回歸 『代理』的主要業務。每十年都一再重起啟動『台灣漫畫元年』,結果都無法承襲到下一 個世代,30年來,彷彿詛咒般一再RES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4.206.163 ※ 編輯: ace0916 來自: 112.104.206.163 (12/15 09:11)

12/15 09:09, , 1F
看著剛轉正版年代的大然漫畫廣告,赫然發現那時的希望
12/15 09:09, 1F

12/15 09:10, , 2F
幾乎都破滅了。就跟看到職棒元年的『清新健康』一樣...
12/15 09:10, 2F

12/15 09:10, , 3F
更難過得是這些主事者主控了20年,卻一樣說著市場太小
12/15 09:10, 3F

12/15 09:11, , 4F
真不知道是市場本來就小,還是20年來一直在搞笑?
12/15 09:11, 4F
我在看這些資料的時候,心裡是有點難受的:洪德麟論當年的審查制度時,會偏向同情漫 畫家是被迫害的一方,後來就把所有責任歸咎在是審查制度害死台漫,就如後來牛哥的漫 畫清潔運動把日漫當作敵人,找到『兇手』拼命打稻草人出氣…結果完全跳脫不出那個歷 史點,影響到後人世世代代記住仇恨,卻完全不提審查世代後的情況,繼續沉溺在早已經 廢止的惡法中,訴求悲情。 日本、韓國、香港漫畫都歷經過『漫畫是小人書,應該由成人控管』的打壓歲月,一邊與 主流價值觀作戰一邊尋求發展,而且到『現在』還是繼續被政治與社會價值觀迫害(東京 都的那個法案,大阪和千葉縣的有害圖書條例,以及神柰川的那個還把40歲當未成年的 荒唐管制…),但我始終相信漫畫的文化價值建立在『反叛的精神』,而不被打倒。 所以我們實在沒資格嫉妒別國動漫產業,或揣測環境很好,因為那是他們打拼出來的結果

12/15 09:12, , 5F
一再reset好像很多動畫這樣搞...
12/15 09:12, 5F

12/15 09:12, , 6F
如果在民國78年左右出社會的人現在應該很憂鬱吧。。。
12/15 09:12, 6F

12/15 09:21, , 7F
12/15 09:21, 7F
※ 編輯: ace0916 來自: 112.104.206.163 (12/15 09:58)

12/15 10:19, , 8F
TOP和寶島後期又做了同樣的事情打擊台灣漫畫一次
12/15 10:19, 8F

12/15 10:20, , 9F
只因為跟日本方面的條款,把二三線漫畫家推到週刊連載
12/15 10:20, 9F

12/15 10:21, , 10F
這些還不成熟的漫畫家,出版社完全把他們當湊人數的砲灰
12/15 10:21, 10F

12/15 10:23, , 11F
我到現在都記得台灣漫畫從央槓復活,到後來國人對台漫灰心
12/15 10:23, 11F

12/15 10:24, , 12F
龍少年的作者們為什麼會過這麼苦,以前的爛攤子害的
12/15 10:24, 12F

12/15 10:26, , 13F
當時深殖國人對台漫就是畫技差~劇情鳥的印象,很難改變
12/15 10:26, 13F

12/15 12:01, , 14F
其實真的要講還是條例害的,因為戒嚴時期沒人敢反抗
12/15 12:01, 14F

12/15 12:02, , 15F
變成政府一方面的宣傳發聲,後來想重新發展其實很難
12/15 12:02, 15F

12/15 12:03, , 16F
就算條例沒有真的非常嚴格,但是他日常的宣傳早就已經影響
12/15 12:03, 16F

12/15 12:07, , 17F
而且那時就算給過,也可能是因為主動去掉那些要素才過的
12/15 12:07, 17F

12/15 12:33, , 18F
然後其次既是經濟起飛後,出版社開始炒短線,創作基礎爆掉
12/15 12:33, 18F
審查制度的影響力很大毋庸置疑,但除了接受這個單一選項之外,探究其他答案的可能性 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當各國都有類似的打壓迫害,把漫畫當作小人書的霸權幽靈徘徊,漫畫工作入不敷 出的情況,為何只有台灣撐不過來?台灣還有一個被迫害的案例『布袋戲』,比起被嚴加 管制,當時他是被強制停播,甚至在日後復播改為國語對白,風光不再… 反而卻繼續深入民間到現在的霹靂布袋戲和其他系列,在傳統與創新兩邊繼續大鳴大放。 既然悲劇不是只有發生在我們身上,就不是『戒嚴』兩字一筆帶過…如果真的完全不敢反 抗,民主活動和禁書就不會出現在那個恐怖時代。 第三,假設沒有漫畫審查制度,台灣漫畫真的平步青雲成長?我個人持悲觀態度,除了我 舉的台語片在三年內垮掉的例子,另一例是《漫畫大王》的創刊,裡面的內容全是國人漫 畫家抄襲日本漫畫的內容,當時審查標準更加寬鬆,資訊不發達更不會在意抄襲,表面上 看來這種『學習態度』對台灣漫畫發展,日後原創有利。但兩年之後出版社察覺到了,這 種方式多此一舉,就完全盜印日本原書,到版權時代終止…只要出版社有一天走往盜版比 原創有賺頭的方式時(或代理),不管怎麼樣還是可能會變成今天的情況,只是時間早晚 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問『為甚麼』而不是『正確答案』,會找到更多有趣的事實,並非執著 於一家之言,視為理所當然,我想就會找到新的出口。 ※ 編輯: ace0916 來自: 112.104.206.163 (12/15 13:29)

12/15 15:01, , 19F
之所以一直提戒嚴,是因為相對的我們那時對言論的控制更強
12/15 15:01, 19F

12/15 15:01, , 20F
太多因為言論被抓去關的例子,讓普通人不敢反抗政府
12/15 15:01, 20F

12/15 15:02, , 21F
甚至不敢議論,造成的是一個不敢反抗的潛在意識
12/15 15:02, 21F

12/15 15:07, , 22F
另外同意應該尋找其他原因的影響。
12/15 15:07, 22F

12/15 15:10, , 23F
我是因為爺爺與阿祖那輩的人,都不敢談那時的事,父親也是
12/15 15:10, 23F

12/15 15:11, , 24F
到後來解嚴後幾年才開始聊那時的事,才發現那時這麼嚴重..
12/15 15:11, 24F

12/15 15:20, , 25F
人二室消失之前,很多話是不能講的。不管說相聲或畫漫畫,
12/15 15:20, 25F

12/15 15:20, , 26F
所有具反動嫌疑的言論都會被關注。
12/15 15:20, 26F

03/01 20:16, , 27F
捧大小姊也捧得太超過了吧!
03/01 20:16, 27F
文章代碼(AID): #1D21D904 (C_Chat)
文章代碼(AID): #1D21D904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