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耳擴算是一種玄學嗎

看板C_Chat (希洽)作者 (喬妹)時間14小時前 (2025/05/07 15:01), 13小時前編輯推噓9(9020)
留言29則, 10人參與, 12小時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耳擴毫無疑問就是改變了聲音的波形 不同頻率的EQ,都會對聲音造成改變 能確定的是聽者聽到的東西「絕對會不一樣」 但什麼是「更好的聲音」? 或者說「要怎麼改變聲音,你才會覺得更好聽」? 就牽涉到主觀、認知,甚至是有目地的訓練 如果你有進入到某種認知系統裡面 (這在發燒友間恐怕也有很多派系) 那你所追求的「更好的聲音」也不會是玄學 只是不在這個系統裡面的聽者可能未必會認同而已 當然,以上指的是「真的知道」自己在聽什麼波形的人 這種人確實是有,不用懷疑,你偷換插頭他們1000%聽得出來 但這種人走到後來,其實很多都會往古典樂去 因為古典樂,尤其聽由不同人所演奏的特定的曲目 (例如:韋瓦第四季) 要在這麼具體的情況下,才能追求當中的差異 他們甚至能分辨「那個人」、「那把琴」的音色 因為演奏者是誰、以及他手上的樂器,現場是怎麼樣、錄音起來又是怎麼樣 只要你有心、口袋夠深,都是能控制變因去調查的 如果聽一般大眾充滿電子音的音樂 說真的要追求到這麼極致很難啦,多的是瞎掰假會的 會被酸玄學也很正常 ※ 引述《pmes9866 (I Need Some Sleep)》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GTDOiCN.jpeg
: 這個耳擴內建卓越的放大電路 : 為了追求完美的聲音 30萬也不算貴 : 一旦聽過這種聲音 就回不去便宜的設備了呢 : 我去一下廁所 : (偷偷把線插到便宜的耳擴上) : https://i.imgur.com/HGMXANu.jpeg
: 阿~好棒 (觸發悔恨之淚) : 果然完美的聲音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 (覺得有點可憐 所以就默默的回去了) : --------- : 最近在隔壁電蝦看到一個主打音質的SSD 1TB賣1000歐元 : 一般認為SSD 電源線這種對於音質提升是心理作用 : 那耳擴也算是一種玄學嗎?我很好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144.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46601292.A.261.html

05/07 15:03, 14小時前 , 1F
這是真的 就像有的耳機會說加強重低音有的加強高音
05/07 15:03, 1F

05/07 15:03, 14小時前 , 2F
所以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一樣 我後來就沒什麼管了
05/07 15:03, 2F

05/07 15:04, 14小時前 , 3F
只要一定程度以上,不會破音沒有雜訊就ok
05/07 15:04, 3F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5/07/2025 15:07:10

05/07 15:08, 13小時前 , 4F
跟機車的機油一樣 百元級跟千元級都能騎
05/07 15:08, 4F

05/07 15:09, 13小時前 , 5F
聲音不要太差再來就是喜好問題
05/07 15:09, 5F

05/07 15:11, 13小時前 , 6F
ACG的音樂還是有差阿,有的音樂家或歌手很講究錄音品質
05/07 15:11, 6F
沒有否認這件事喔! 但流行樂問題是沒有大量、不同的頂級專業團隊來演奏 一首YOASOBI-Idol,你頂多就是聽cover,樂器組成也不一樣 你只能不同耳機聽聽看,哪個比較好聽 A耳機比B耳機好聽,但是它到底好聽在哪? 你能不能由此建立一套系統去說明它? 你能不能說明,電子音的聲音,是怎麼樣的才是更好的? 簡單來說,如果缺乏「明確的」、「能夠相互參照」的比較基準 你就很難用明確的方式去追求聲音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5/07/2025 15:20:12

05/07 15:11, 13小時前 , 7F
有的蝦雞八亂錄一通,用再好的設備還是聽得出來很糟
05/07 15:11, 7F

05/07 15:17, 13小時前 , 8F
有些有名歌手錄音品質爛到沒救
05/07 15:17, 8F

05/07 15:17, 13小時前 , 9F
越好的設備聽了越痛苦
05/07 15:17, 9F

05/07 15:18, 13小時前 , 10F
腦放比較重要拉
05/07 15:18, 10F

05/07 15:18, 13小時前 , 11F
那些就不是聽者可控的部份了 這篇主要講音色差別
05/07 15:18, 11F

05/07 15:19, 13小時前 , 12F

05/07 15:19, 13小時前 , 13F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5/07/2025 15:21:30

05/07 15:21, 13小時前 , 14F
聽著首歌的midi音源分析還能演奏者的演奏技巧 這才是高手
05/07 15:21, 14F

05/07 15:24, 13小時前 , 15F
現代錄音通常不至於太爛 但混音為了追求響度以及爽
05/07 15:24, 15F

05/07 15:24, 13小時前 , 16F
感等等 細節直接被吃爆
05/07 15:24, 16F

05/07 15:26, 13小時前 , 17F
之前聽過幾張披頭四官方發行的 重新拿原始母帶混音
05/07 15:26, 17F

05/07 15:26, 13小時前 , 18F
的版本整個驚為天人 明明是1960年代末期的錄音 無論
05/07 15:26, 18F

05/07 15:26, 13小時前 , 19F
是細節還是動態都遠勝多數現代音樂 證明錄音技術其
05/07 15:26, 19F

05/07 15:26, 13小時前 , 20F
實早在幾十年前就「足夠」了
05/07 15:26, 20F

05/07 15:28, 13小時前 , 21F
好的標準是還原原本的聲音,這標準很客觀吧 但是實際
05/07 15:28, 21F

05/07 15:28, 13小時前 , 22F
上不是真實就比較好聽 大部分人應該會覺得調過的更好
05/07 15:28, 22F
是的 就是因為古典樂這樣主觀的空間比較小 所以極致發燒友最後才會往古典去 一個古典發燒友,應該不會認為把一把名琴「調離它的音色」,會是更好的調法 主觀空間越多的狀況,你的好不好聽就越玄 你沒有明確的標準去說明一個聲音應該要是怎樣更好的時候 當然偷換插頭你可能也會覺得很好聽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5/07/2025 15:32:49

05/07 15:30, 13小時前 , 23F
正常啊 重口味熱炒大家都愛吃 但老饕反而喜歡調味很
05/07 15:30, 23F

05/07 15:30, 13小時前 , 24F
少的新鮮食材 同樣的道理
05/07 15:30, 24F
※ 編輯: e2167471 (60.250.144.174 臺灣), 05/07/2025 15:35:36

05/07 16:13, 12小時前 , 25F
所以我個人覺得追求設備不如追求現場聽音樂會
05/07 16:13, 25F

05/07 16:29, 12小時前 , 26F
是啊 我都不定期去聽音樂會來校正耳朵
05/07 16:29, 26F

05/07 16:54, 12小時前 , 27F
同推錄音設備反而吃掉細節+1,尤其是麥克風((
05/07 16:54, 27F

05/07 16:54, 12小時前 , 28F
有時候高級的麥克風反而處理掉太多東西
05/07 16:54, 28F

05/07 16:54, 12小時前 , 29F
從音源就不是最RAW的東西,後面設備再追求都有限
05/07 16:54, 29F
文章代碼(AID): #1e6mLC9X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文章代碼(AID): #1e6mLC9X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