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傑利] 從1946《申報》到1954Pet Peeve
從 1946 年《申報》到 1954 年〈Pet Peeve〉:
被米高梅錯過的「Randolph 姊妹時代」——湯姆與傑利本來可以自己生錢
https://imgpoi.com/i/RCNU1M.png

Tom and Jerry 的Pet Peeve
https://imgpoi.com/i/RCN1VD.jpg

Lillian Randolph(Mammy two shoes的配音員)
https://imgpoi.com/i/RCNPH2.jpg

Amanda Randolph
一、從上海《申報》的一則 1946 年新聞說起
在 1946 年的上海《申報》中,有一則內容重要但長期被忽略的新聞,內容如下:
> 「卡通片不景氣
唐老鴨、小白兔 有滅種之一日
…
卡通製造代價已漲起125%,而開映卡通之租費不過漲起12%。
電影院雖空前擁擠,但卡通片之租價美金2.5元至4元一成不變。
…卡通黃金時代將漸消失矣。」
這段 1946 年的新聞精準點出當時美國動畫面臨的幾項致命危機:
1. 成本暴漲(+125%)
2. 收入不動(租費只漲 12%)
3. 卡通短片是「附贈品」而非票房商品
4. 彩色昂貴、黑白乏人問津
換言之,到 1946 年為止,美國動畫製作在財務結構上已經無法維持黃金時代的輝煌。
---
二、卡通短片的本質:附贈品,不是票房核心
1940–1950 年代的影院放映結構決定了:
觀眾買票是為了「長片」
卡通短片是「免費附加」
電影院並不會因卡通受歡迎而提高票價
因此無論《Tom and Jerry》多麼受觀眾喜愛,短片本身並沒有直接的票房價值。
這使得《申報》中的那句話變得非常清晰:
> 從 1946 年開始,MGM 對《Tom and Jerry》的投資在會計上其實幾乎都屬虧損。
---
三、1948 年派拉蒙案後:連 MGM 本體都開始虧損
1948 年美國最高法院的「派拉蒙判決」強迫電影公司拆除「片廠+院線」的壟斷模式。
結果是:
MGM 失去院線收入
不能再將自家影片強制打包播放
公司財務全面走下坡
在此情況下,MGM 仍然在 1946–1955 之間,維持《Tom and Jerry》的高品質製作長達
九年,堅持高水準的動畫與音效配置,這在產業邏輯上已經是「極為厚道」的作法。
---
四、1955 年的品質轉折:從《That’s My Mommy》到 CinemaScope
1955 年末開始,《Tom and Jerry》轉向 CinemaScope 寬銀幕。
寬銀幕技術本身並不是問題,但對短片製作來說,反而造成:
背景需繪製更多面積 → 成本上升
為壓縮預算 → 動畫張數減少
動作節奏變慢 → 喜劇力度下降
這也是後來觀眾認為「1956 年以後的 T&J 變得比較 cheap」的主因。
此時的問題其實不是技術,而是財務:
MGM 已再也無法用 1940s 的高成本方式製作短片。
---
五、1954 年〈Pet Peeve〉:Hanna-Barbera 已找到正確方向,只是晚了六年
1954 年的〈Pet Peeve〉是 T&J 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
這支短片首次將故事主線從「貓追老鼠」移向:
> 白人夫妻 George 與 Joan 的家庭經濟衝突
Tom 與 Spike 的對打,成為主人夫妻立場的延伸;
Jerry 則以挑撥者身分操縱情勢。
最具特色的是:
暴力保留(高爾夫球桿揮擊、擊劍段落)
情境變得更成熟、更具 sit-com 結構
這證明了:
> Hanna-Barbera 具備將 T&J 轉型為「家庭情境暴力喜劇」的完整能力。
但可惜,這種作品出現於 1954 年,而非 1948 年。
等於整整晚了六年。
---
六、Randolph 姊妹:被 MGM 錯過的絕佳角色黃金組合
Mammy Two Shoes 的配音員是 Lillian Randolph。
她的親姐姐 Amanda Randolph(1896–1967)則是:
第一位在全國聯播電視節目主演的非裔女演員
在《Beulah》《Amos ’n’ Andy》《The Laytons》中均有重要表現
廣播與電視上的黑人中產家庭形象代表
兩人都是美國黑人中產階級文化的重要影視聲音──
而且是貨真價實的親姊妹。
因此如果 MGM 在 1948 年引入一位由 Amanda Randolph 配音的「隔壁黑人女屋主」角色
,
就能讓《Tom and Jerry》自然產生一個可系列化的 sit-com 結構:
Mammy Two Shoes(Lillian 配)偏愛 Tom
新角色 Amanda(Amanda 配)偏愛 Spike
貓狗每次衝突都是兩位黑人中產女屋主之間的對抗延伸
Jerry 成為挑撥兩邊矛盾的最高智商角色
這個架構比白人夫妻(George & Joan)更立體,
更具有文化張力,
更能形成長期可銷售的短片包。
---
七、Mammy Two Shoes 的真相:其實不是南方黑人傭人,而是北方黑人中產屋主
從對白細節看:
Mammy 說「my house」「my floor」
剧中没有任何劇情暗示她是白人家庭的傭人
加上 Lillian Randolph 本人職涯多扮演北方黑人家庭主婦、都市中產角色,
可見 Mammy 的定位比較接近:
> 北方黑人中產階級屋主,而非傳統刻板的南方黑傭形象。
如果再加入 Amanda 角色,便可自然形成黑人社區之間的「隔壁屋主衝突」sit-com 設定
,而非牽涉敏感的階級對立。
---
八、如果 1948 年就推出《Tom & Jerry:Randolph 家庭系列》
假設 MGM 在 1948 年就做出兩項決策:
1. 引入 Amanda Randolph(Mammy 的親姊姊)
2. 配合院線推出「卡通短片選集場」/「卡通短片合集場」
那麼《Tom and Jerry》很可能會變成:
具家庭情境的 sit-com 型短片
保留經典暴力喜劇
角色層次提升
能吸引成人與黑人觀眾市場
最重要:短片本身能賣票,形成自負盈虧的商業模式
這將直接回應 1946 《申報》所指出的財務危機:
> 卡通短片要生存,就不能再當附贈品,而要成為能賣票的主體。
而 Randolph 姊妹正是最自然、最具文化深度、
同時最能支撐 sitcom 結構的組合。
---
九、為什麼 H-B 晚了六年?因為 MGM 在 1954 年才開始推「卡通短片選集場」
真正的原因在於產業邏輯:
1940–1953 年,T&J 的任務是「拿奧斯卡、提升 MGM 形象」
MGM 那時靠歌舞片仍能賺錢,沒有急著要求短片「自負盈虧」
直到 1953–1954 年彩色電視興起、歌舞片衰退,MGM 財務開始崩
1954 年開始,MGM 才要求 H-B 製作「能吸觀眾的家庭式短片」
因此〈Pet Peeve〉誕生於 1954 年,而非 1948 年。
如果 MGM 在 1948 年就提出這個需求,
《Tom and Jerry》將會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
結語:
從 1946 年《申報》到 1954 年〈Pet Peeve〉,
被錯過的不是角色,而是一整個可以改變動畫史的策略
綜合以上歷史脈絡,可以看到:
1. 1946 年起,卡通短片已無法靠附贈模式生存
2. 1948 派拉蒙案後,MGM 本身也逐漸陷入虧損
3. 1954 年〈Pet Peeve〉證明 H-B 有能力做家庭情境暴力喜劇
4. Lillian Randolph 與 Amanda Randolph 的真實姊妹關係,提供了卡通世界與現實世
界的完美銜接
5. 如果 1948 年導入 Randolph 角色組合,《Tom and Jerry》可能在商業上獨立生存,
不必面臨 1955–57 的衰退
這不只是一條支線,也不只是角色加入與否的問題。
這是一個 可能改寫 MGM 動畫部命運、甚至改變整個美國卡通短片衰亡速度的歷史分歧點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60.1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63090010.A.7CE.html
※ 編輯: iyori (42.79.160.193 臺灣), 11/14/2025 11:14:17
※ 編輯: iyori (42.79.160.193 臺灣), 11/14/2025 11:15:56
※ 編輯: iyori (42.79.160.193 臺灣), 11/14/2025 11:17:02
C_Chat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