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 C_Chat ]
討論串[閒聊] 古代當農民的人是不是太認命了
共 20 篇文章
內容預覽: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不同,農業社會的主要生產力是土地種植糧食,那時代還沒有大量的生產剩餘士農工商這四種階級劃分在中日歐都是共通的,當然商人有點名不符實,實際生活品質不差,但主要因為農業社會的剩餘和貿易流通並不發達,政府的態度上整體並不需要太多商人在農業社會,農民都是被綁定在土地上的,歐洲農民被領主控制
(還有451個字)
內容預覽:
這個參考的時間差異會不會太大了,參考性也太不佳. 建議可以參考下列的論文更新一下,有比較詳盡的數據. [尾高煌之助] 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の労働経済. [袁堂軍, 深尾京司] 1930 年代における日本・朝鮮・台湾間の購買力平価:. 実質消費水準の国際比較. 字太多、數字也太多,已經有點醉了腦子沒
(還有820個字)
內容預覽:
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431416482898.pdf. google 查到故宮的文章好像日本人就在限了欸. 不用這麼用力幫日本洗吧. 二戰到後期日本人自己就快餓死了. 螢火蟲之墓超級有名的. 台灣人哪來米吃到撐. 倒是據說米國阿爸兵
(還有175個字)
內容預覽:
前面#1caGt4GU (C_Chat)有人推文說台灣以前吃不起米,阿公阿嬤只能吃地瓜。. 那反正我看到一次就來闢謠一次。. ---. 首先,台灣確實有一段時間米價高漲到八成以上的百姓吃不起。. 發生在1945年,某政府接收台灣之後。. 1946-1953台北市蓬萊米批發零售價(新台幣元每百公斤).
(還有440個字)
內容預覽:
不認命換成去拼命有比較好嗎……還真的很難說. 如果能苟活,很多人其實不排斥活的像條狗. 像條狗求得十幾二十萬活的比一般人爽的也不是沒有. 日本中世農村的地主地階級(名百姓),也能選擇侍奉領主成為地侍上戰場作戰. 或是當個交年貢的上級百姓,賦役比較重但比較不用拼命. 從現存史料來看他們是有一定的選擇權
(還有1577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