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古代當農民的人是不是太認命了
※ 引述《ak47123121 (笨笨)》之銘言:
: 就看狼辛,羅倫斯跟赫蘿到城市吃的喝的比很多當時的農民好,商人的生活品質怎麼樣還是高人一等
: 騎砍裡面也是,當僱傭兵賺錢,能吃好喝好,比旁邊村莊還要擔心被掠奪的農民好太多了
: 古代當農民的人是不是太認命了,與其當個佃農農奴,還不如拼老命去賺錢,反正活的久也沒多少意義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A5360.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不同,農業社會的主要生產力是土地種植糧食,那時代還沒有大量的生產剩餘
士農工商這四種階級劃分在中日歐都是共通的,當然商人有點名不符實,實際生活品質不差,但主要因為農業社會的剩餘和貿易流通並不發達,政府的態度上整體並不需要太多商人
在農業社會,農民都是被綁定在土地上的,歐洲農民被領主控制沒有遷徙自由,中國則有戶籍制度限制農民移動
那工人和商人是怎麼來的?這又涉及到人口增長的問題,土地有限,但古人生的多,繼承不到土地的農民就只好去務工或從商,偶有發跡致富的
繼承不到土地的農民,朝廷也不會收你稅,現代社會也一樣,政府徵稅是不會管無產者流浪漢的
貴族也一樣,沒有領地繼承權的貴族子弟,想要另謀出路也可能會經商
但不管怎麼說,古代中國士大夫或歐洲貴族的傳統觀念還是認為從商比較低賤一點,這種事情最好還是當副業就好,如果你是朝廷大官但有開當舖的副業,那人家還是把你當成文人,歐洲貴族也一樣
想當商人,也必須有點教育程度和識字率,農民普遍是文盲
不過歐洲在進入工業革命以前,農民的受教育率低於同期的中國
這有幾個理由
第一是中國較早發明造指術和印刷術,知識傳播成本更低
第二是中國有科舉制度,雖然早期考科舉也是要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但問題在於政府機構職位有限
而且科舉還是有一定難度,很多人最多考取童生或秀才,而沒有考取舉人是沒有當地方官資格的
這些人讀了一些書但又考不上官,就會在民間當私塾的老師,或是成為地方知識份子,傳播知識,畢竟人性就是有點才學就想拿出來炫耀嘛
而中世紀歐洲的教育是被教會壟斷的,想要成為教士通常也必須是上流社會出身,農民想要去教會受教育還沒有那個機會
※ 編輯: tlhc912237 (106.168.67.207 日本), 11/17/2025 02:22:03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 之 20 篇):
C_Chat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