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押井守X鈴木敏夫
寫的挺支離破碎.....
--
《Innocence》這部DVD的特典裡收入了
押井守跟鈴木敏夫的對談(40分鐘)
鈴木敏夫同時參與了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跟《Innocence》
(他也參與了風之谷,魔法公主..宮崎駿作品的製作)
所以常常都是從宮崎駿作品出發來比較宮崎駿跟押井守動畫想法的差異
兩者都是以"人類未來該如何生活?"這樣的主題來作動畫,但是看法卻南轅北轍
所以這段對談看起來還挺有趣的
這段對談是特典裡比較有趣的部分
但是只看一遍....能吸收的不多
現在只有節錄一些心得片段下來:
網路是由語言或文字構成的
現代人的身體的慢慢消失
只剩下腦
因為事物廣泛的被定義
所以失去了原來的份量,內容..
只留下抽象的定義,感覺卻消失了(註1)
人們開始脫離自己的身體
所以有寵物的出現,還有人偶跟電影動畫這些創作
作為替代人類自己的身體(無意識的世界)
最後人會不知不覺的失去現有跟過去一直擁有的一切
就像網路生命體一樣!!!?(大概只剩下能實際埋進電腦的部分吧…)
(所謂網路生命體就是只剩下靈魂,而且只存在網路上,肉體消失了)
也就是電腦這強大的外部記憶裝置即將代替人類的身體?
--
押井守的角色沒有情緒 只代表觀念
把歷史跟人類個體分開只講歷史
宮崎駿則從主角的情緒來展開來看歷史
--
《神隱少女》和《Innocence》
宮崎駿跟押井守兩者的共同點都能夠營造出很美的場景,
像是《神隱少女》行走在水面上的電車,《Innocence》裡金的音樂盒大宅
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差異點在於
宮崎駿的作品有角色的喜怒哀樂,而押井守則不描寫這些
所以宮崎駿的作品給人感覺舒服多了
押井守則給人一種沉重感,
也許不能把《Innocence》歸類為藝術電影,不過其內容的確同樣的難以理解
就像鈴木敏夫說的:
電影有兩種,一種是說明的清清楚楚;
一種是有部分不好理解的內容(我想因此導演能說出更多想法跟表現更多感覺),
觀眾不能理解也好,就放在心底思考反芻,慢慢去體會.
我覺得以《時時刻刻》為例,雖然我自己先看了兩三遍,
但是如果看不懂的時候我不能從電影裡得到其他東西:
像是享受電影營造的畫面跟氣氛.
如果形上學的課程沒有逼我再認真的去看一次這部電影,
我想《時時刻刻》的劇情內容很難留下什麼東西在我的心底讓我去思索體會
那麼我很快就會遺忘這部片子直到哪天我碰巧又遇到它
又或許它就這樣過去,也沒差,就當作是交錯的直線從此分離不再相遇吧..
這樣的差異,也許就是成人跟全年齡作品的差異
--
(註1)
這段讓我想到哲學,哲學是否也有這種問題?
像是《人權哲學》裡也有某個哲學家提到:
"人以一種超越的態度來研究人、來看其他人以及自己, 所以人開始不把別人當人看"
這樣的思想還產生了哪些盲點?
這裡提到的跟"關在自己的象牙塔"或"不切實際"這種問題稍微有點不同,
而是另一種,算是....對於人的感覺已經變質,
"人"對哲學家而言,不是每天共同生活的夥伴也不是自己,而僅只是研究對象
這樣子究竟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設計跟藝術對於人的感覺的研究這部分能夠補足嗎?
還是他們跟哲學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
有些事情的答案一直在變,也許每個人的解答都不一樣吧
--
http://www.wretch.cc/album/moger http://photo.pchome.com.tw/s01/mowj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20.29
推
61.229.14.156 02/01, , 1F
61.229.14.156 02/01, 1F
→
61.229.14.156 02/01, , 2F
61.229.14.156 02/01, 2F
※ 編輯: Mowjer 來自: 218.35.20.29 (02/01 10:12)
Ghost-Shell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