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看了一下12集

看板NARUTO作者 (別對我說:恩喔哦)時間21年前 (2003/05/30 06: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JamesChen (James)》之銘言: : → chayuan:沒錯!! 鹿丸超讚 推 218.166.51.230 05/29 : → chayuan:請問一下 版名裡面的羅莉是指誰阿 推 218.166.51.230 05/29 : → milen:雛田吧= =" 推 211.74.229.114 05/29 : → chayuan:為什麼雛田是羅莉?? 推 218.166.51.230 05/29 : → fishwood:11歲的孩子不是蘿莉? 一定要比斯吉? 推140.115.226.185 05/29 : → littlebook:請問版主大大 羅莉到底是誰阿 推 218.166.51.230 05/29 : → fishwood:去獵人那爬文~ 推140.115.226.185 05/29 : → littlebook:我覺得火影比獵人好懂又更感人 所以...... 推 218.166.51.230 05/29 : → fishwood:不...關於蘿莉一辭 還是要去那裡 推140.115.226.185 05/29 : → littlebook:我太九沒看獵人了 因為很多地方真的搞不懂 推 218.166.51.230 05/29 : → littlebook:我總覺得富間義博這次化得實在太晦澀難懂ꐠ 推 218.166.51.230 05/29 : → littlebook:可能是我太白了吧 @@" 推 218.166.51.230 05/29 : → fishwood:爬文 就是說去看看人家之前的文章... 推140.115.226.185 05/29 : → littlebook:我知道阿 我看了阿 就是比及司那篇吧 推 218.166.51.230 05/29 : → littlebook:可是還是不懂到底誰是羅莉 推 218.166.51.230 05/29 : → kensai:某種小女孩泛稱 推 61.226.148.169 05/29 : → littlebook:喔 瞭解 謝謝你 推 218.166.51.230 05/29 : → stupidfrog:哀..羅利就是不布羅利的反生物........ 推140.112.247.187 05/29 看大家討論的這麼熱烈 小弟就把之前在敝校版上討論熱烈的文章整理如下 一窺其貌 == 為什麼要叫做"蘿莉"呢?? == By far: Lolita本來是一個美國人名習慣的暱稱. 後來因為V.Nabokov寫了一本關於"戀童癖"的小說"Lolita"後. 大家就習慣將loli or lolita泛指未滿16歲的少女. 在國外有翻拍成電影.台灣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可以去借來看看.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Lolita>> == By fantacy: 1. Vladimir Nabokov 俄國人、1899 生於聖彼得堡(即列寧格勒) ,是一位著名自由黨人的兒子。革命後開始長期流浪的生涯,於 此期間曾就讀劍橋大學,主修傳奇文學和斯拉夫語, 1922 年畢 業。此後住在歐洲大陸,主要在柏林,並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 亡作家之一。 1940 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 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Nabokov 同時也採集蝴蝶標本)。之後在 康乃爾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長達 11 年。 2. Lolita 的創作動機蘊含極久,據 Nabokov 本人發表的記事, 早在柏林時期就已經開始孕育這個童女戀的故事,當時他正在巴 黎養病(脊間神經痛)。其動機據他本人表示,始於報紙上一篇 關於實驗人員引誘猴子畫出圖畫的報導(或許是很複雜的一連串 聯想 ^^;;)。 終於在 1937 年於巴黎出版俄文版的 "魅人者(The Enchanter) " ,這篇三十頁的短篇故事為 Lolita 的前身,也是 Nabokov 最後一本俄文著作,次年他就移居到美國去了,時年 40 歲。 魅人者後來於 1986 年由 Nabokov 的兒子譯成英文版在美國發 行(這可能是上篇文章誤解的原因)。 3. Lolita 的出版過程十分曲折,Nabokov 於 1949 年開始重新構 思這個設定,並打算以英文進行創作。寫作一直進行了很久,50 歲的 Nabokov 想要賦予這個故事更多真實性和地方色彩。 Lolita 於 1954 年春天脫稿,原本想要以匿名發表,後來為了 對自己的寫作事業忠實,Nabokov 決定署名。他找了四家出版公 司,他們全部對該書大為吃驚,但由於道德因素四間出版商全部 拒絕出版。 最後 1955 年由法國巴黎奧林匹亞出版公司出版了 Lolita ,一 出版即造成不小的風潮,讀者反應毀譽參半,但此書的確造成搶 購。當時保守的美國著名作家格林,在泰晤士郵報上刊登書評, 將此書喻為 1955 年三大佳作之一。 本書很快的在國際間成為暢銷書,陸續在英國、加拿大出版,終 於在 1958 於美國發行。英國政府曾經召開會議討論是否禁止該 書出售,最後並未達成禁書決議,使 Lolita 不至遭到 "查泰萊 夫人的情人" 一樣的厄運。 4. 本書曾有兩度搬上大螢幕,一部是 1962 年由 Stanley Kubrick 導演,另一部則是 1997 年由 Adrian Lyne 所導演。除此之外 這個設定也被引用在許多作品中。 (電影資料可參考 http://us.imdb.com/) ◎ 本文資料取自林鬱出版社出版之 "洛麗塔" 中譯本, 1993 年初 版,譯者黃建人。該書附有 Nabokov 本人對 Lolita 的談論文 章,董鼎山序、唐蔭蓀跋均有相當資料性。 == 咦..我會不會太認真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84.166.49 ※ 編輯: yclai 來自: 218.184.166.49 (05/30 06:56)
文章代碼(AID): #-rex6TE (NARUTO)
文章代碼(AID): #-rex6TE (NAR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