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忽必烈為什麼算漢朝

看板C_Chat (希洽)作者 (old boy)時間17小時前 (2025/05/02 10:2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16小時前最新討論串9/13 (看更多)
※ 引述《smart0eddie (smart0eddie)》之銘言: : 最近YT 有些皇朝比命長的動畫 : http://i.imgur.com/bd5MKmW.jpg
: 東西兩漢是基本 : http://i.imgur.com/KvwYN1D.jpg
: 中山靖王之後的皇叔也可以算 : http://i.imgur.com/SFaWwMg.jpg
: 匈奴蹭一下勉強也說得過去 : http://i.imgur.com/pidflCe.jpg
: 你誰啊你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AI2302. 以前接收過類似概念 但之後也越想越不對勁 類似爭辯大家也看得夠多了 那多篇個人看法混水摸魚 不為過吧 住在這裡 認同自己是"某國" 文化也有傳承下來 那認定為"某國" 不為過 反例 直接被清洗殆盡 文化滅絕的印加 輝煌一時的羅馬 衰敗後卻遭異族掠奪而非延續治理 文化斷層分崩離析 連自己的下水道工法都沒傳承下來 後來一堆想狐假虎威羅馬威望的 以"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為最具代表性的笑話 至於原文底下說的 歐洲皇室繼承來繼承去 還不是原本國名叫好好的 雖然 那些皇室的血緣關係基本上可以拉成一串肉粽 但並不妨礙人民自我認同 而皇室也是為自己的國家謀福利 畢竟管他近親還遠房親戚 既然這裡的王是我 沒道理再為他國他人無償付出 看似講遠了 其實有個脈絡 這個地方的人民有自己認同的傳統 就算上頭換人換代換族 只要來的目的是統御、治理而非清洗 就會想維持原本的生產力納為己用 適度包容原本的文化體制 是接收原生產力最便捷的途徑 例如任用當地輔佐官以漢治漢 可以降低人民疑慮 表示本朝仍有你們飛黃騰達的路徑 類似手段 用意在於縮短初期的緊張對立 快速將戰爭成果化為利益 所以拿原文討論的元朝來說 對內宣稱現在的中原之主 天朝之王就是我 心裡想的或許是 以前很嗆秋的"中原上國"現在握在我手裡啦 不論心態跟說法如何 都不影響當時的"中國" 在他統治之下這個事實 再做個假設 元朝國運昌隆國祚長久五百年 到時候的自我認同 可能就變成中國"地方"出身 近似於遼 金 吐蕃出身 或者更生活化的譬喻 我台南人 我金門人這種感受 聯姻交流稀鬆平常 但彼此仍感覺得出有所不同 等到帝國衰落 很可能還是回到各自為政 各自稱國 所以結論 文化認同 拳頭是一回事 除非被種族清洗 文化清洗 否則都是回到文化認同 沒了 -- 治國需要理想性 感動人 吸引人 才能帶來更多支持 舞台上的主角負責理想那部分 的部分 由你們負責 —摘自《哥布林禁慰隊入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08.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46152729.A.723.html

05/02 11:31, 16小時前 , 1F
這很經濟
05/02 11:31, 1F
文章代碼(AID): #1e52qPSZ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52qPSZ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