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到底投降救百姓好還是抵抗到底好?

看板C_Chat (希洽)作者 (網路上最真道理性的齁粉)時間3小時前 (2025/05/14 20:38), 編輯推噓-1(012)
留言3則, 2人參與, 2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0/10 (看更多)
※ 引述《keel90135 (尼可)》之銘言: : 先上圖 : https://i.imgur.com/qfN9Zqi.png
: 王者天下最新話 : 韓國戰敗,幾乎可以說大局已定了 : 韓國公主面臨兩個選擇 : 救不了韓國,但是可以投降救韓國百姓 : 可是不抵抗到底韓國就滅了 : 抵抗到底不管贏不贏百姓都會大量死傷 : 最後還是很可能會輸 : 到底該怎麼辦呢? : 到底投降救百姓好還是抵抗到底好? Below is an analysis framed from the standpoint that “surrendering to save the people” is the preferable course of action, drawing on historical precedents. All statements are supported by diverse citations. 總結 在面對遠超己方戰力的強敵時,拋開空想式的「抵抗到底」而採取「有條件投降」可迅速 終結戰火、保全百姓生命,並爭取最低限度的自主;歷史上多個案例均證明,正面抵抗往 往以全民族傷亡為代價,卻未必改變最終命運,而投降後若善用談判條款,則能為未來留 下一線生機。 一、正面抵抗——高昂的人命與國家代價 波蘭 1939 年慘烈抵抗:1939 年德蘇聯聯手進攻波蘭,華沙在血戰 27 天後被迫投降, 造成約 20,000 名平民死亡,另有超過 66,000 名軍人戰死,數十萬人成為戰俘或流離失 所 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 。 全面動員難扭轉結局:波蘭雖動員 800,000 兵力,但在雙面夾擊下仍迅速潰敗;長期消 耗不僅毀了基礎設施,更讓大批平民陷入飢餓、屠殺與強制勞改之苦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ushmm.org 。 今日思考:若韓國王國堅持「五歲以上皆兵」,極可能重演波蘭慘劇,讓無辜百姓在無謂 的硬碰硬中喪生或被送往勞改營。 二、選擇投降——減少短期人道災難 比利時 1940 年投降教訓:比利時在德軍 18 天攻勢後投降,雖遭受長達四年佔領,但其 首都及多數城市避免了盟軍與德軍轟炸的全面破壞,平民死亡率(約1.05%)遠低於正面 衝突激烈的鄰國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 止血與籌備:投降後比利時政府仍能在倫敦建立流亡政權,並為盟軍提供物資與情報;國 內則有組織的抵抗運動減緩暴政,而非盲目自滅 維基百科 。 當下意義:對比利時而言,暫時失去獨立但保全了絕大多數百姓生命,並在戰後得以重建 政府與社會秩序;韓國公主若能學其智慧,亦能為民爭取「以小博大」的過渡空間。 三、有條件投降——爭取未來的自主 地方自治與文化留存:歷史學者指出,「有條件投降」可透過繳納歲幣、承認宗主權換取 保留地方官吏、學校與宗教儀式,讓民族文化與治理結構得以延續 King Magax 維基百科 。 人道法與國際監督:現代戰爭法保障投降後的平民權益,能透過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進行 監督與援助,減少隨意屠殺與強徵勞工的風險 維基百科 。 談判籌碼應用:公主可在投降條款中強調「保全百姓生命」和「維持最基本自治」,以此 為談判核心,向強敵爭取更優厚的待遇與重建援助。 四、結論與建議 停止無謂死傷,優先保全百姓:正面抗衡強敵,雖可彰顯忠義,卻幾無勝算;大規模死傷 只會拖垮國家根基。 採取有條件的和平投降:承認對方主權,但保留地方行政與文化運作,並在人道法框架下 爭取國際援助。 為復興留下一線生機:以實際行動換取短暫安定,待戰後趁勢恢復自治,才是真正為百姓 負責的長遠之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94.1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47226309.A.8CC.html

05/14 20:39, 3小時前 , 1F
要幾篇?
05/14 20:39, 1F

05/14 20:46, 2小時前 , 2F
比起戰爭後才來想投不投降 不如一開始就擺出架勢跟決心
05/14 20:46, 2F

05/14 20:46, 2小時前 , 3F
讓對方不想打
05/14 20:46, 3F
文章代碼(AID): #1e98x5ZC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98x5ZC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