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四世三公的含金量有多高

看板C_Chat (希洽)作者 (princeps)時間2小時前 (2025/07/27 21:56),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2人參與, 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Max11 (從來沒有)》之銘言: : 其實三公並沒有實權。 : 與其說是官職,不如說是一個地位。 : 東漢真正有權力的人是外戚和宦官,兩派大致是輪流執政。 : 三公不是很重要。地方世家在朝廷當官,也只是維持他們在地方的利益。國家大事都還是外 : 戚宦官說了算。 : 然後有一個本來在邊境抵抗外族的將軍,發動了一場革命,打破了外戚宦官執政的定律,坐 : 上了太師,掌握了大權。 : 他本來想推動大改革,把利益從世家手中收回中央,不要讓世家大族長久把持地方。 : 但是阻力太大,最後還是失敗了。比起四世三公,這位才是真英雄。 非也。漢制,尚書台雖逐漸侵奪相權,但三公即宰相是不爭之事實,說沒有實權太過。 下面又說大將軍才有軍權,但大將軍霍光也要「錄尚書事」,那豈不是尚書台也侵奪大 將軍軍權?可看原典: 《通典》 後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中略) 後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宰相,獻帝復置宰相。 (中略) 後漢唯有太傅一人,謂之上公。及有太尉、司徒、司空,而無師保。 注:董卓盜為太師,非漢本制。安帝時,三府任薄,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其災眚變咎,則責免公台。(後詳述) 靈帝臨朝,始遣使者就長安拜張溫為太尉,三公在外,自溫始也。 至獻帝建安十三年,乃罷三公官。 (中略) 漢武帝時,左右曹諸吏分平尚書奏事,知樞要者始領尚書事。張安世以車騎將軍、霍光以 大將軍、王鳳以大司馬、師丹以左將軍,並領尚書事。 後漢章帝以太傅趙熹、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尚書有錄名,蓋自熹、融始,亦西京領尚書 之任,猶唐虞大麓之職也。和帝時,太尉鄧彪為太傅,錄尚書事,位在三公上,漢制遂以 為常。每少帝立,則置太傅錄尚書事,猶古冢宰總己之義,薨輒罷之。 按制,三公即宰相。漢武喜歡「宰」相,以尚書台侵奪相權。後權官加領/錄尚書事才有 完整相權,但此並非常制直至和帝朝。這件事情到了安帝時尚書令陳忠就受不了了: 《上疏諫因災異免三公》 臣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故三公稱曰塚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輿為下,御坐為 起,入則參對而議政事,出則監察而董是非。漢典舊事,丞相所請,靡有不聽。今之三公 ,雖當其名,而無其實,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見任,重於三公,陵遲以來,其漸久 矣。臣忠心常獨不安,是故臨事戰懼,不敢穴見有所興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謬乎典, 而謗謗日聞,罪足萬死。近以地震,策免司空陳褒,今者災異,復欲切讓三公。昔孝成皇 帝以妖星守心,移咎丞相,使賁麗納說方進,方進自引,卒不蒙上天之福,徒乘宋景之誠 。故知是非之分,較然有歸矣。又尚書決事,多違故典,罪法無例,詆欺為先,文慘言醜 ,有乖章憲。宜責求其意,割而勿聽。上順國典,下防威福,置方圓於規矩,審輕重於衡 石,誠國家之典,萬世之法也。 這位尚書省長官自己都「臨事戰懼」,批評朝廷把三公當作災難免洗筷,說東漢三公無實 權不重要也是太過了。 董卓自任太師,屠殺百官,不需要錄尚書事;董卓之後,王允、馬日磾、楊彪等三公錄尚 書事,直到魏武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迎帝,加司空再廢三公自任丞相,總不能再說尚書 台篡奪相權是常制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12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53624574.A.999.html

07/27 22:40, 1小時前 , 1F
臨事戰懼 應該反倒是權力過大影響深遠 以致戰戰兢兢的謹慎?
07/27 22:40, 1F

07/27 22:45, 1小時前 , 2F
是 這也是皇帝用尚書靠北三公的理由
07/27 22:45, 2F

07/27 22:46, 1小時前 , 3F
三公都能砍了 砍個尚書也沒啥 尚書自然戰戰兢兢
07/27 22:46, 3F

07/27 22:47, 1小時前 , 4F
畢竟經學家整天拿古制來靠北皇帝要聽三公的 皇帝就拿天
07/27 22:47, 4F

07/27 22:48, 1小時前 , 5F
災靠北三公 再起用尚書 多乖多好用
07/27 22:48, 5F

07/27 22:49, 1小時前 , 6F
三公如無實權無影響力 何必整天靠杯他 還要換他頂災異
07/27 22:49, 6F
文章代碼(AID): #1eXY_-cP (C_Chat)
文章代碼(AID): #1eXY_-cP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