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Yoko]《攻殼機動隊SAC》歌曲選介(本篇/舊作)

看板YK作者 (calvin)時間15年前 (2009/06/15 18:56), 編輯推噓7(702)
留言9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 : 題外話。不知道這次YK的77音樂會是否會演出本曲? 若有,那副唱者 : Maestro能一同出席嗎? 沒有她,這首曲子是唱不起來的.. 還是說直接 : 以音源帶過去? XD : ************** 他也是會長大的吧XD? 四、五年前的作品了,現在應該已經在青春期了吧XD。 : 1. Inner Universe : 好,來談本曲豐富的素材和結構。它的形式是[主副歌-中段間奏- : 副歌迴圈]。主副歌的部分非常複雜,可謂瞬息萬變、氣象萬千,下面 : 我按照曲子的進程來加以解釋。 : (0:00~0:23) 前奏。快速顫動的伴奏先出來,隨後,兩個合音女聲, : 一高一低從中嫋嫋升起,形貌迷離曖昧,帶有民族風的音型和唱腔。高 : 音部是波浪形(~~)的顫抖,我稱為「波浪動機」;低音部有個遲疑的 : 上跳和絃。它們組合起來隱約成一上升線條,但含糊如水波,又似有預 : 示後面的味道。 和聲則混雜了F小調I級和V級和絃,總之是一片混沌的 : 效果。 : (0.23~0:34) 主唱Origa進來,它的旋律難以分辨調性, 而且和前奏 : 中的和絃並不和諧,造成暫時的無調失重狀態,懸疑、邪門而令人不安 : 。我第一次聽的時候甚至有突然失足墜落的感覺。歌詞剛好有「魔鬼」 : 、「使人困惑」等字眼,非常貼切。 老實說我很配服這段無調性旋律。 我自己是認為這兩句無調性旋律是為了與後兩句和聲飽滿的旋律做對比。 但是無調性素材在流行音樂中的使用,如果做得不夠精緻, 很容易就讓人聽不下去。像Inner Universe這樣的嘗試真的十分大膽。 也許是因為後兩句旋律發揮恰如其位的功能,才能夠被大部份人接受吧。 後兩句攀升的旋律,成功解除了這兩句無調性旋律的不和諧。 : (0:34~0:46) 一串上升旋律,總算有了清楚的和絃(I→III),很傳統 : 的關係大小調切換,簡單而浪漫。這是本曲第一個熟悉而有安全感的素 : 材,但只是個不成氣候的小過門,沒有進一步發展,反而被下面的新主 : 題打斷。 我認為這兩句的功能在於解除前面的不安感,並拉開這首歌曲的音域。 前兩句「angeli i demoni」的音高都在中央do附近徘徊, 這兩句使用誇張的大跳,把音高一下就拉到了比中央do高八度的do。 把音域拉到這個高度還有一個用意,即是暗示Maestro即將演唱的音域。 : (0:47~1:09) 副唱者插入,在 I級和絃上唱出新主題。因為歌詞裏有 : 個"heavenly glory",我暫稱它為「天光主題」。使用多里安調式的音 : 階(注1),往上又往下反復問答,氣氛神秘。配上前奏出現過的 「波浪 : 動機」合音,以及金屬敲擊樂的點綴。 副唱者Maestro天使般清澈的嗓 : 音,與Origa形成對比; 同時音響變薄弱,和聲也滯留不前,夾在前後 : 文當中,形成一種抽離、旁觀、暫歇的意味。唱到最後一句時,合音與 : 伴奏全部停止,準備迎接副歌。 : (1:09~1:47) 副歌。上面的「天光主題」尾聲時, Origa無預警地切 : 入,用幾個導音往上轉調到IV級,也就是降B小調,進入副歌。 而副歌 : 的開頭又來個五度上跳。這個「往上轉調又上跳」的動作造成巨大的躍 : 升感。副歌由三個樂句構成,唱兩次;含有頻繁的上下跳進,輾轉繚繞 : 不已。和聲採用I、V、IV級和絃,非常傳統但效果浪漫,令人陶醉。本 : 段可說終結了曲子從開頭到此前所有的懸疑和停滯感,是第一個完整的 : 歌唱構造,和聲清楚而豐富;同時配器和音響都增厚,首次出現花彩鍵 : 盤樂和低音貝斯,帶來飽滿、盛大、穩定的聽覺效果。副歌結束後,「 : 天光主題」再現,強迫降回F小調,完成本曲的第一個循環。 轉調的部份我有不同看法呢。 雖然副歌的地方有複調性,但基本上這首作曲應該是建立在同一個調性上的。 「I am calling, calling now」基本上仍是F小調,只不過使用了F小調的第四級和弦。 如果注意這裡的根音,應該不難判斷才對。 I am calling, calling now. Spirits rise and falling. Soboj ostat'sya dol'she. bB--- bA--- F--- bE--- bD--- C--- 如果參考主旋律,和弦應是(斜線後方代表和弦的根音): bBm Fm/bA Fm bE bBm/bD Fm/C 而這仍是F(自然)小調的和弦的說。 不過即使我的看法跟你有異,我也必須承認這裡的調性確實如你所說, 非常複雜,並且短暫地與bB小調重壘。 會這麼說是因為,一般而言,樂句的終止應該是停在(和弦的)根音上, 再不然就是五音,再不然就是三音。 但是第二次「Soboj ostat'sya dol'she」卻是停在第四音上! 乍看之下雖不合理,不過如果把這句想成是bB小調音階, 就會發現「'she」安安穩穩地躺在bB小調第一級和弦的根音上。 這裡只不過是利用了F小調與bB共有的音階,產生一種雙重調性的錯覺。 只要稍微瞻前顧後一下,就會發現這裡其實還是f小調。 重低音穩穩地踩在F上,Maestro的旋律也是建立在f小調上的。 : 回顧剛剛這兩分鐘的音樂,曲子從一片茫然中露現,歷經了邪門、浪 : 漫、神秘等不同氣氛,穿梭於模糊與清晰、不安與安定之間。副歌帶來 : 了瞬間釋放的巨大躍升感,具有完整的結構及和聲,和盪氣迴腸的浪漫 : 情感。我第一次聽到此處時,好像全身要融化了。 : (1:55~2:58) 中段間奏。合音和副唱者輪番露面, 隨後Origa在貝斯 : 伴奏下,帶來一段遊移的間奏,沒有清楚的主旋律,而像是摸索、找尋 : 的過程。尾聲要進入副歌(反復)的地方,也是充滿了張力和期待感,請 : 注意其巧妙的設計。 第一句「...Beskonechnyj beg...」的設計確實非常巧妙。(以下採首調唱名) 前句的「where was life when it had a meaning? 」第二次演變成 . 6 2 2 5 「nothing's real anymore and...」 「Beskonechnyj beg...」 . 6 2 2 5 6 2 3 ... ──────── 反覆使用五度下行這個素材, 與先前五度、四度、七度的上行大異其趣。 我並且認為這是為後面的低沉詠唱做準備。 另外一件有趣的地方是紫色畫線的這個素材在player中也有出現。 : (2:58~) 副歌迴圈,反復了五次。前兩次是由Maestro演唱,Origa合 : 音;後三次交回Origa主唱,她剛接手時好像沒準備好,氣不太穩。 這 : 五次反復除了合音之外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尾聲再度由「天光主題」作 : 結。 : 關於本曲,我想提一個結構設計上的問題。主副歌的部分,我上面講 : 了,層次豐富細膩、瞬息萬變,具有非常罕見的精彩度。但到了後半部 : ,就只剩副歌這個元素,顯得單調無變化。需知「反復」手法的危險, : 固然它可讓聽眾聽個過癮、記住那個動人的主題,但也可能造成副作用 : ;再神奇的音樂,反復多了也會疲乏,而且還排擠掉曲子裏其他的元素 : ,比如主歌。Inner Universe的主歌有很多奇特的段落,但除了「天光 : 主題」之外,都是簡短的片段,沒有發展,也不曾再現,非常可惜;也 : 導致本曲缺乏一個清晰有力的主歌(或任何結構性要件)可以和副歌相抗 : 衡。這是大部分流行樂的特色-樂曲前段寫得精彩,但後段的「副歌迴 : 圈」過度偏重曲子的某個元素,用「制約」的商業手法喂飽聽眾,而喪 : 失了變化性、多樣性與結構平衡。如果副歌反復時能多點變化、或是讓 : 主歌也加入再現、或是讓中段間奏更豐富些,效果都會好得多。 : Inner Universe是比較特別的「結構失衡」案例,主歌不曾反復 (這 : 很不尋常),副歌反復太多。下面我再提幾首曲子, 它們的主歌都很單 : 純,沒有Inner Universe來得豐富,但靠著一些比較均衡的素材和結構 : 設計,使曲子整體聽來較順耳不膩。 可是,何謂結構的平構呢? Bolero同樣一支旋律重覆了十幾次,是一種失衡嗎? 我自己是認為,這裡雖然同樣的旋律使用了五次, 但這五次副歌旋律的聲部安排、和聲厚度,是有不同層次的。 Maestro唱的這兩次,飄渺悠揚, 夾在穿透力十足的Origa歌聲中間,是作為間奏般的存在, Origa又開始唱的第一次,並無和聲搭配, 是作為揭開後兩次副歌旋律的過門; Origa唱的最後兩次,才是真正的副歌, 表情、歌詞、和聲都回到副歌初次出現的厚度。 因此即使是重覆了五次,每一次都有其獨特的功能。 我是這麼認為的啦,當然還是見仁見智。 : 3. Torukia : http://www.imeem.com/jejennobara/music/rs7hFNqr/ : 本曲在SACII的第20、26話出現做為配樂,濃厚的民族樂風, 有鍵盤 : 和聲的伴奏。結構為[主副歌-主副歌反復-中段間奏-副歌迴圈]。 : 主副歌都由女聲主導。間奏很長大,以弦樂擔綱,有故事性,搭配劇情 : 。之後出來的副歌再現(4:50~),竟然是由男聲帶頭,是一意外變化。 : 曲終回顧了主歌,但很薄弱。整體而言,本曲的主歌再現、中段的長大 : 間奏、與副歌的男聲,都使其結構比較豐富而有變化。 這首歌曲所要訴說的故事真是非常沉重。 實在不太敢用樂理的角度來剖析它。 : 4. Christmas In The Silent Forest : http://www.imeem.com/allthatrain/music/7jZOW4KF/ :   : 這是本文最光怪陸離的曲子, 由義大利歌手Ilaria Graziano演唱, : 出現在SACII的結局。 本曲據傳是應《攻殼》監督的要求,模仿冰島歌 : 手Björk(碧玉)的風格。 乍聽之下有拉丁民族的異色感,節奏緩慢但有 攻殼許多作品都是模仿碧玉風格的呢。 除了這首之外,Inner Universe、Where does this ocean go? 也都是。 : 極廣的聲音和唱腔變化;伴奏包括傳統的弦樂、法國號、鋼琴和豎琴, : 以及大量奇異詭魅的電子音效,背景還數度出現稍似拉威爾Bolero的鼓 : 節奏。主唱的旋律線長而曲折,不若上面幾首清楚簡單。結構可表示為 : [主副歌-主歌反復-中段間奏-主副歌再現-Coda]。主歌低調而陰 : 沉,以上行八度長滑音導入副歌,才轉為高亢明亮。 中段間奏(2:42~) : 搞出一波波推進般的怪音效,還把剛剛的人聲段落拿來扭曲混音,鬼也 : 似的。再往下,主副歌再現完畢後,曲子沒有結束,而在大調上「延展 : 」出一長段Coda(尾聲,5:09~), 擺脫先前一大片的陰霾,昇華為輕柔 : 嫵媚的催眠歌,搭配溫暖而細膩的管弦樂,餘音不絕地結束,呼應了歌 : 詞中的「甜蜜睡眠」。本曲由於旋律線長而複雜,又有很多奇怪的聲音 : ,較不易理解,但也更耐人尋味。結構豐富而均衡,尤其Coda是融合主 : 副歌的素材,所變化、延展出去的新元素,表達了曲終超脫、撫慰的新 : 境界,非常漂亮。 : 《攻殼SAC》的音樂非常豐富。 歌曲的部分,除了本文介紹的作品之 : 外,還有曲風輕盈抒情的 Where Does This Ocean Go、 Velveteen、 Where does this ocean go的歌詞真的……非常……非常地感人。 我好幾次自己唱著唱著……眼晴就噴汗了……。 Graziano大姐也演繹得非常深入。非常動聽。 : 、Some Other time、 What's It For、I do; 憂鬱沮喪的 Beauty Is : Within Us、The End of All You'll Know; 以及奇幻熱烈的 I Can't : Be Cool…。這些都可在網上找到試聽,請讀者自行搜尋。 總之菅野老師攻殼機動隊這部作品, 真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啊啊啊……。 -- 政宗さま!足、舐めた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30.151 ※ 編輯: calvin4 來自: 218.166.30.151 (06/15 18:59)

06/15 19:10, , 1F
真的是越聽越有味道~
06/15 19:10, 1F

06/15 19:10, , 2F
另外關於那個演奏會~ 不會有影像商品了= ="
06/15 19:10, 2F

06/15 19:11, , 3F
沒有去的,就只能再見再見吧...哀哀
06/15 19:11, 3F

06/15 19:11, , 4F
BD錢都準備好了說,可惡啦!
06/15 19:11, 4F

06/15 19:13, , 5F
可以偷偷有個小要求嗎?段落前可以把歌曲名標上去咩
06/15 19:13, 5F

06/15 19:14, , 6F
如果這樣應該會更容易閱讀~ 十分感謝<(_ _)>
06/15 19:14, 6F
※ 編輯: calvin4 來自: 218.166.30.151 (06/15 19:17)

06/15 19:17, , 7F
己補上。
06/15 19:17, 7F

06/15 19:18, , 8F
還有板主請不要這麼高調地推文啊..........XD
06/15 19:18, 8F

06/15 20:38, , 9F
板主可以連推咩~ 感謝妳XDDDD
06/15 20:38, 9F
文章代碼(AID): #1ADYZjfJ (YK)
文章代碼(AID): #1ADYZjfJ (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