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評]Ghost in the shell的哲學

看板Ghost-Shell作者 (A~說真的,)時間16年前 (2008/10/13 09:47),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4 (看更多)
首先感謝Kubelik又讓我長知識, 我之前好像沒有找過 「Gilbert Ryle的 Ghost in the machine」 這個資料。 不過我對攻殼劇場版,甚至是整個系列的哲學論辯的想法不太一樣。 (不好意思我真的很愛在這裡po文) 如果說一部電影(或動畫或小說......)的劇情可稱之為「內部敘事」, 我想其中「影像」以及其他所有「給出的資訊」的整體結構, 可被稱之為「外部敘事」。 就內部敘事來說,Kubelik的論辯很合理, 但若綜合外部敘事來看,我想或許有另一番光景。 攻殼一的主要角色是素子,本來就對自己的identity存有疑惑的他, 在追尋傀儡師的案子中發現了一種突破的可能, 也就是將素子所認為的"ghost"完全"compile" into internet 但素子的推論是受到許多「外部限制」的: 1.沒有「身體」 2.可以肯定的只有自己的意識 3.因為傀儡師操縱「擬似體驗」,連自己的意識都不可相信 4.只存活在數位世界中(包含感覺、資訊來源、部份思考) 如果用TV中,葵所帶領的那群超強駭客小孩作對照, 素子同樣是「過於適應電子腦」的人。 我認為整部攻殼一的確是想導出這樣的結論, 但重點不在於推論方法或結論, 而是經由這樣的推論過程,顯示出「人」在一個資訊充斥時代 (一大堆廣告招牌、電子腦...etc) 身心二元問題不再是單純的身體、心靈如何運作, 而是各自變態為不同的樣貌, 攻殼中的很多身體經驗是笛卡爾或Ryle無法想像的, (插線開車、長相完全一樣、光學迷彩、拆戰車拆到手爆) 這些問題在第一集結尾,是藉由素子這樣特異的存有狀態 展現的一種可能。 而這個外部敘事被第二集完全延續, 我們可以看到巴特的視覺經驗、德古沙唯一的一滴汗(還是兩滴?) 以及更加可怕的擬似體驗迴圈。 由此也可以對照看出第一集的缺陷,素子的身體經驗相當貧乏, 上傳到網路之後的經驗到底是如何更是無法想像。 (在攻殼TV版中有呈現出來,可是我覺得不是很棒,他們在資訊流中的影像 還是相當單純的視覺化,「潛腦調查室」反而給出較有趣的影像。) 在攻殼二中,身體的問題更明顯的呈現出來, 也藉由巴特、德古沙、哈樂葳三人的對話(笛卡爾小故事) 暗示著用笛卡爾哲學詮釋這樣的身體是荒謬的。 (所以電影版並不是笛卡爾主義,也不只是反笛卡爾的行為主義) 我覺得"ghost in the machine"是很有趣的概念, 但這樣的machine並不是「自然」的機器,而是第二自然之後,再變態的機器。 (沒錯,人是變態機器!) 單純地認為身體是body,就無法看見身體經驗的差異, 而如同哈樂葳任意地賦予body靈魂, 就聽不見「無器官身體」--人偶無聲的悲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240.109

10/13 11:32, , 1F
腦潛的女生都太... (我還是忍不住想講)
10/13 11:32, 1F

10/13 11:39, , 2F
10/13 11:39, 2F

10/13 19:20, , 3F
都吃太多嚕
10/13 19:20, 3F

10/17 15:44, , 4F
何以無器官身體就非得要悲鳴,那是人道主義的自以為
10/17 15:44, 4F

10/17 15:44, , 5F
是吧?
10/17 15:44, 5F

10/18 20:50, , 6F
之所以悲鳴是因為它被器官化,否則它本來好好的是不錯
10/18 20:50, 6F

10/18 20:51, , 7F
也就是說,哈樂薇認為人偶悲鳴,就是人偶悲鳴的原因。
10/18 20:51, 7F

10/18 20:51, , 8F
不過也不一定是「悲」啦,可能只是覺得「干我屁事」而已
10/18 20:51, 8F
文章代碼(AID): #18ygYkj7 (Ghost-Shel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ygYkj7 (Ghost-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