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評]Ghost in the shell的哲學
※ 引述《kafka0 (A~說真的,)》之銘言:
: 首先感謝Kubelik又讓我長知識,
: 我之前好像沒有找過
: 「Gilbert Ryle的 Ghost in the machine」
: 這個資料。
: 不過我對攻殼劇場版,甚至是整個系列的哲學論辯的想法不太一樣。
: (不好意思我真的很愛在這裡po文)
: 如果說一部電影(或動畫或小說......)的劇情可稱之為「內部敘事」,
: 我想其中「影像」以及其他所有「給出的資訊」的整體結構,
: 可被稱之為「外部敘事」。
: 就內部敘事來說,Kubelik的論辯很合理,
: 但若綜合外部敘事來看,我想或許有另一番光景。
所以我認為Ghost從電影切入是個不錯的點,
因為電影的完整度很高
而進入之後,接著就是再把全系列一步步放進來
也就是才能真正進入你能做到的「綜合外部敘事」
(剛竟然刪錯文,要刪我沒寫的很好的Innocence,結果刪到我的回文...)
其實我也不過是從電影抓出一條我看見的完整脈絡作分析
我相信電影本身絕對不止於此
像下面的這個觀察點也是我沒想到的
而且這個觀點更好切入Ghost的形式表現
: 身心二元問題不再是單純的身體、心靈如何運作,
: 而是各自變態為不同的樣貌,
: 攻殼中的很多身體經驗是笛卡爾或Ryle無法想像的,
: (插線開車、長相完全一樣、光學迷彩、拆戰車拆到手爆)
: 這些問題在第一集結尾,是藉由素子這樣特異的存有狀態
: 展現的一種可能。
: 而這個外部敘事被第二集完全延續,
: 我們可以看到巴特的視覺經驗、德古沙唯一的一滴汗(還是兩滴?)
: 以及更加可怕的擬似體驗迴圈。
該如何切入,去分析ghost在視覺上的優異表現呢?
如果不是動畫工程師,能夠就技術面來講也只能說很炫很華麗而已
但絕不止於此,看來這裡已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層面
: 由此也可以對照看出第一集的缺陷,素子的身體經驗相當貧乏,
: 上傳到網路之後的經驗到底是如何更是無法想像。
: (在攻殼TV版中有呈現出來,可是我覺得不是很棒,他們在資訊流中的影像
: 還是相當單純的視覺化,「潛腦調查室」反而給出較有趣的影像。)
: 在攻殼二中,身體的問題更明顯的呈現出來,
: 也藉由巴特、德古沙、哈樂葳三人的對話(笛卡爾小故事)
: 暗示著用笛卡爾哲學詮釋這樣的身體是荒謬的。
: (所以電影版並不是笛卡爾主義,也不只是反笛卡爾的行為主義)
: 我覺得"ghost in the machine"是很有趣的概念,
: 但這樣的machine並不是「自然」的機器,而是第二自然之後,再變態的機器。
: (沒錯,人是變態機器!)
: 單純地認為身體是body,就無法看見身體經驗的差異,
又把Innocence看了一次
先就前面的切入點來看
Innocence實在是展現了一次絕妙表演
這也實在是非動畫難以呈現
不過Innocence的哲學討論
我認為陷入的困境就是在於他把話講的太深
反而尾大不掉
第一集後的素子的身體經驗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因此他和傀儡王結束後就結束了
第二集的素子則僅是作為配角存在,登場方式也只是下載到義體現身
這樣的戲份很合理
也不會讓人去好奇她的經驗如何
反而她說:「現在的我已經沒有這種矛盾了」
完全展現的是進化的(不是我們人類的)哲學思維
回到我認為第二集的問題
我認為最後巴特說「這就是金選擇完全義體化的理由」
是非常怪的,前述的意識/物自體的哲學討論
金明顯的是認同人偶的存在的立場
但是光是義體化似乎難以完全對應這個立場
但是更之前的,從人的意識的不完整性的討論開始的,以及之後的,
又的確像是牽涉意識/物自體的二元觀點
因此我認為要不是作者的語焉不詳,要不就是翻譯沒翻好,
以及不懂日文的我不知道他原本的用字
: 單純地認為身體是body,就無法看見身體經驗的差異,
: 而如同哈樂葳任意地賦予body靈魂,
: 就聽不見「無器官身體」--人偶無聲的悲鳴。
不好意思,不是很懂k大這裡的意思....
是說哈樂崴那段關於人偶悲鳴的看法,也是她自己的一種武斷認定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201.17
→
10/26 22:02, , 1F
10/26 22:02, 1F
→
10/26 22:03, , 2F
10/26 22:03, 2F
→
10/26 22:04, , 3F
10/26 22:04, 3F
→
10/26 22:12, , 4F
10/26 22:12, 4F
→
10/27 00:43, , 5F
10/27 00:43, 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Ghost-Shell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