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棋靈王第四集 的翻譯錯誤之處

看板hikarugo作者 (逸容)時間24年前 (2000/06/04 03: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momizi (河砂棗葉)》之銘言: : 第一次來此po文,請多指教。 : 關於翻譯錯誤問題,其實不能直接說是翻譯的錯, : 因為翻譯將文字譯好後,出版社的下一個動作是潤稿, : 他們會把譯文拿去給文編潤飾成口語中會講的話。 : 文編和翻譯的工作不同,他能會點五十音最好, : 沒有的話,能知道譯文是對應到哪一個對話框就夠了。 : 所以有時會這樣:翻譯譯對了,可是潤稿改錯了! : 也有一種情況是:翻譯譯錯了,潤稿根本看不出來。 : (術語的問題,因為我不懂圍棋,先略過) : 我覺得那個「排譜」的問題就是出在翻譯跟潤稿其中一者。 棋靈王大部分的錯誤在於圍棋術語. 稍微接觸過圍棋的人都會覺得格格不入, 很顯然無論翻譯或潤稿都不瞭解圍棋. 一門專業的領域大多有其沿襲下來的制式譯法, 憑空想像並非明智之舉. 舉個最淺顯的例子, Compact Disc 大多翻成 "光碟", 有誰會稱作 "緊密的盤子"? 棋靈王的許多翻法, 看起來就像 "緊密的盤子" 那般可笑. 常有些術語譯者搞不懂就漢字照寫, 跑出 "布石" 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 碰到 "定石", "詰棋" 這些日文漢字與中譯相同的名詞卻又自行創造其它翻法. 就算不談圍棋術語, 基本語意的翻譯也沒高明到哪去. 拿 "若獅子戰" (日文漢字) 來說, "若" 的字面意義是 "年輕". 之所以稱為 "若獅子戰" 就是因為有年齡限制, 翻成 "幼獅戰" 會比直譯貼切. : 話說回來,譯《棋靈王》的這個翻譯... : 可能不要對人家進行人身攻擊比較好, : 不過當我看到她的名字,我現在已經改看日文版了。 翻譯就要有翻譯的水準, 不是日文中文都懂就可以勝任. 港版翻譯雖然仍有瑕疵, 比起台版好太多了, 看得出來是摸過圍棋的人在翻的. 以第 53 話來說, 森下九段研究會的研究譜, 無論港台中譯大概都很難看出來在 討論什麼, 跟盤面根本搭不起來. 事實上那是 1998 年第 11 屆富士通杯決勝戰, 韓國 李昌鎬 (白) 對 中國 常昊 (黑) 的實戰譜, 只不過盤面取鏡像, 左右相反. 白棋尖踢而後二間高夾, 黑先前手拔 (不理) 要回頭處理這個角隅. 局部而言是黑棋受攻之型, 最簡單的手法是以 "立" 求戰, 不過型態過重. 所以森下九段說 "即使採取行動也只是逃跑罷了, 反而加固對手的陣地" 接著牙木四段提議 "改用較輕的手法如何?" 意指用 "象飛" 壓迫白子. 森下九段說 "這樣對角隅沒什麼影響力 (位置過遠), 碰上穿象眼不好應付" 這時候佐為出場了 "這個局面依我看來, 內覷 (阿光指的那點, 常昊的妙著) 的手法會讓對手難以應付 (先問應手). 對手粘 (棋諺之一, 覷來要粘. 普通情況 的處理方式) 的話可以看輕 (彼強自保, 利用被尖踢的孤子就地臥倒先活再說), 對手壓的話 (不滿意簡單讓黑取角轉換) 則可以巧妙處理" 因為這時候黑再 "立" 就變成先手利, 白棋反而要粘起來否則陣地會被戳破. 以手割論而言, 之前黑立 的情況白絕不會無聊到去粘. 這樣被利用等於是中了圈套, 基於氣魄白不可能粘. 黑的這一手 "覷" 能夠跟白棋討價還價而非一路挨打, 正是其巧妙之處. 李昌鎬不滿意單粘簡單讓黑做活, 所以白棋用壓的手法處理. 黑次一手自然是立, 白不粘. 雙方攻防之後, 結果是白得外勢, 黑活角. 這一局 275 手盤終白勝一目半, 李昌鎬奪冠. -- 奈瀨終於有名字了...
文章代碼(AID): #vELWE00 (hikarugo)
文章代碼(AID): #vELWE00 (hikar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