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十二國記來源對照 ----妖魔使令篇(續)
※ 引述《shuchan (shu~~)》之銘言:
: 【饕餮】
: █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動物部˙龍生九子」的記載:「龍生九子,不成龍,
: 各有所好。」
: 九子: 贔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虫夏〕、睚眥、狻猊、椒圖
: █〝山海經〞所記渾沌、窮奇、檮杌、饕餮皆惡獸名,故取以為四凶之號。
: █又北三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
: 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 (卷三 北三經)
: *註 郭璞云:「為物貪淋(心字旁),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 (也就是說,狍鴞=饕餮)
: █十二國中的饕餮 http://0rz.net/e109M
: http://0rz.net/2009K
: http://0rz.net/3e0aO
山海經 北山經
又北三五十里,曰【金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儿,
名曰□【號鳥】,是食人。
龍生九子
古代傳說龍生的九條小龍,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通俗編˙禽魚引升庵外集: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一龍生九種,種種各別
俗傳龍生九子,各有所好,表現不同。比喻同一祖宗所傳下來的子孫,也有好壞不同。
紅樓夢˙第九回:俗語說的好:一龍生九種,種種各別,未免人多了就有龍蛇混雜,
下流人物在內。
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楊慎(西元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明朝四川新都人。
正德間廷試第一,授修撰,世宗時以議大禮,廷杖削籍,
遣戍雲南永昌衛,久之還蜀卒,追謚文憲。
明士大夫博學饒著述者推慎第一,所著詩文雜著百餘種,升菴集八十一卷。
一曰贔屭 ㄅ一ˋ ㄒㄧˋ 形似龜 好負重 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1.用力的樣子。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贔屭。
2.動物名。龜類,好負重,舊時碑下所刻仙龜怪物即是。
贔風
暴怒的風。西遊記˙第二回: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
不是和薰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贔風。
屭屭
勇猛有力的樣子。
二曰螭吻 ㄔ ㄨㄣˇ 形似獸 好望 今屋上獸頭是也
又稱鴟吻 ㄔ ㄨㄣˇ
又名鴟甍 ㄔ ㄇㄥˊ
或稱鴟尾 ㄔ ㄨㄟˇ
古代宮殿屋脊兩端瓦製的獸形裝飾物。
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上: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毀端門鴟吻,
都城門等及寺觀鴟吻落者殆半。
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五˙避雷:世傳乖龍者,苦於行雨,
而多方竄匿,藏人身中,或在古木楹柱之內及樓閣鴟甍中。
古人以為海中蚩精能避水患,故多以蚩為飾。
因形似鴟尾,故稱為鴟尾。
北史˙卷五十˙高道穆傳:多有非法,逼買人宅,廣興屋宇,皆置鴟尾。
或作蚩尾、祠尾。 其好望遠,形似龍又似魚,常在宮廟檐角上,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
三曰蒲牢 ㄆㄨˊ ㄌㄠˊ 形似龍而小 性好哞吼 今鍾上紐是也
古代傳說中的野獸。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發鯨魚鏗華鐘
句下李善˙注: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
鯨魚擊蒲牢,輒大鳴。
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紐是也。
四曰狴犴 ㄅㄧˋ ㄢˋ 形似虎 有威力 故立於獄門
形狀像虎的野獸,古時多將其形象畫在獄門上。
廣韻˙平聲˙齊韻:狴,狴犴,獸也。
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獅子口
古時在監獄門口,塑一猛獸頭,名為狴犴,形狀似獅子,所以俗稱獄門為獅子口。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當日樂和拿著水火棍,正立在牢門裡獅子口邊,只聽得拽鈴子響。
動止
1.動靜。
莊子˙天地: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
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2.行為舉止。
宋書˙卷七十二˙文九王傳˙建平宣簡王宏傳: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
然後畜銳觀釁,因時而動,摧敵陷堅,折衝于外。
3.商代對監獄的別稱。
太平御覽˙卷六四三˙刑法部九˙獄:博物志曰:
夏曰念室,殷曰動止,周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別名。
五曰饕餮 ㄊㄠ ㄊㄧㄝˋ 好飲食 故立於鼎蓋
1.傳說中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
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細看那鏡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
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2.比喻凶惡貪婪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
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
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3.饕為貪財,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的人。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
饕餮用斯須。
4.常見於商周青銅器上的紋飾。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
其特徵是僅雕有動物的顏面,圓眼突出,常以浮雕出的扉棱為顏面的鼻,
並作卷曲的眉和耳。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失去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
常用作器耳或器足的紋飾。其紋或稱為獸面紋。
5.饕餮之徒比喻凶惡貪婪或貪吃不厭的人。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又楚子觀周,受折于孫滿,霍侯驂乘,
禍起于負芒,饕餮之徒,其流甚眾。
幼學瓊林˙卷三˙飲食類:多食不厭謂之饕餮之徒。
六曰(虫入)(虫夏) 性好水 故立於橋柱
又名蚣蝮 另稱霸下
喜水,古代石橋似獅物。
七曰睚眥 一ㄞˊ ㄗˋ 性好殺 故立於刀環
又名睚呲 一ㄞˊ ㄘˊ
古兵器上的獸形物,好勇鬥狠
八曰金猊 ㄐㄧㄣ ㄋㄧˊ 形似獅 好煙火 故立於香爐
又名狻猊 ㄙㄨㄢ ㄋ一ˊ
1.獅子。亦稱狻麑。
唐˙杜甫˙天狗賦: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聊齋志異˙卷八˙象:少時,有狻猊來,眾象皆伏。
2.稱健壯如獅的貓。
3.喜煙火,裝飾於香爐上或兩旁。
九曰椒圖 ㄐㄧㄠ ㄊㄨˊ 形似螺蚌 性好閉 故立於門鋪
不喜有人入其巢穴,故裝飾在大門前,或張嘴銜門環。
: 【褐狙】
: █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褐狙,是食人
: 〈卷四 東山經〉
: ▇十二國中的褐狙 (從缺)
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臨于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
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
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犬曷】狙,是食人。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鬼斤】譽亦食人。
: 【畢方】
: █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
: 見則其邑有訛火。
: 〈西次三經〉
: █十二國中的畢方 (從缺)
: (珠晶曾說過一次)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
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
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
見則其邑有【言為】火。
畢方
ㄅ一ˋ ㄈㄤ
解釋
1.神話傳說中主火災的怪鳥,形體像鶴而單足。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
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文選˙張衡˙東京賦:八靈為之震慴,況鬾蜮與畢方。
薛綜˙注: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者,常御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2.神話傳說中的仙人。韓非子˙十過: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
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
淮南子˙氾論:山出梟陽,水生罔象,木生畢方,井生墳羊。
高誘˙注:木之精也,狀如鳥,青色,赤腳,一足,不食五穀。
: 【鼓】
: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鍾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鳥】殺葆江
: 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鍾山之東曰(左山右脏)崖,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
: 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鵔鳥,其狀如鴟,赤足而
: 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
: 〈西次三經〉
: 山海經中的鼓 http://0rz.net/210a8
: █十二國中的鼓 http://0rz.net/8f0a6 (只有屍體而已...更夜身上披的布)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
是与欽【丕鳥】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山加鷂去鳥】崖。
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
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皴去皮加鳥】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
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大旱。
山海經西山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52.47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Juuni-Kokki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
1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