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明治暴政下的自由民權運動
明治暴政下的自由民權運動
movement of freedom and civil right
日本明治初期發生的以反對專制政治、爭取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為主旨的政治
運動。其內容包括要求開設國會、制定憲法、減輕地稅、確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
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
一八七四年一月,因『征韓論』之爭(一八七三)失勢被迫下野,因而嚴重不滿
政府態度與政策的前參議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後藤象二郎等人,結成日本最早的政
黨愛國公黨,提出《設立民選議院建議書》,揭開了自由民權運動的序幕。
《建議書》反映了被排除在政權之外的士族和地主資產階級的參政要求,顯示了
『上層民權說』的局限性,但以『民選議院論爭』為契機,以大井憲太郎為代表的『
下層民權說』嶄露頭角。
同年四月,板垣、片岡健吉等人在高知創立立志社。此後,九州、四國等地紛紛
建立民權組織。一八七五年二月,上述自由民權派組織以立志社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
全國性的結社──愛國社。
但早期民權運動局限在士族的狹小圈子裡,顯示出『士族民權』的狹隘與自私。
一八七七年,鹿兒島方面『西南戰爭』結束,反抗明治暴政的明治開國元勳西鄉隆盛
慘死,武裝革命告一段落,農民反對地稅改革的鬥爭此起彼伏,要求設立地方民會的
豪農豪商階層(即中小地主兼資本家)的運動也十分活躍。
在這種背景下,立志社代表於一八七七年六月向天皇進呈建議書,系統地提出開
設國會、減輕地稅、修改不平等條約等三大要求。以此為轉機,自由民權運動逐步發
展為全國規模的政治運動。
一八七九年十一月愛國社第三次大會以後,自由民權運動主要以請願開設國會的
形式開展群眾性流血抗爭,豪農豪商階層逐步取代士族階層成為運動的主力。
一八八○年三月,愛國社改名為國會期成同盟,向政府遞交了《開設國會請願書》。
這一年全國各地要求開設國會的請願簽名人數達二十四萬餘人,遞交的請願書、建議
書達七十件。
自由民權派還起草和發表了許多憲法草案,現已發現的在《明治憲法》一八八九
年頒布以前民間起草的所謂「私擬憲法」就有四十餘種。
面對聲勢浩大的自由民權流血鬥爭,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在加緊鎮壓的同時,於
一八八一年十月,將主張『立憲政體』的大隈重信等人免除官職(史稱『明治十四年
政變』,然而,政變的本質也不過只是各勢力之間的消長罷了。),隨後頒布天皇詔
書,宣布一八九○年開設國會並制定憲法,一八八一年十月和翌年三月,以板垣退助
為總理的自由黨和以大隈重信為總理的立憲改進黨相繼成立,自由民權運動進入新的
發展階段。
明治政府兼施鎮壓和收買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權運動。不久,板垣出國,運
動發生分裂。一八八一年,松方正義(1835~1924)就任大藏卿,實行通貨緊縮政策,
把農民推向窮困的深淵,導致農民暴動迭起。一八八二年福島事件發生後,自由黨下
層黨員逐漸與農民相結合,以武武裝暴動反抗維新暴政專制統治。從此起義相繼不斷,
如群馬事件(一八八四年五月)、加波山事件(一八八四年九月)、秩父事件(一八八四年
11月)等,均遭維新軍閥強力鎮壓。
一八八四年十月,自由黨以失去對運動的控制為由,宣布解散。不久,立憲改進
黨領導人也宣布退黨。自由民權運動走向衰落。一八八七年十月發生的要求言論集會
自由、減輕地稅、修改不平等條約的所謂『三大事件建議運動』,及其前後由後藤象
二郎倡導的所謂『大同團結運動』,均由於明治政府的武裝鎮壓以及暗殺活動而告失
敗。歷時十餘年的自由民權運動徹底失敗。
--
男の一生というものは美しさを作り上げていくものだ、自分の。そう信じている。
KShistoryAC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動漫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