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第六部真的評價不好嗎??就是石之海那 …

看板JOJO作者 (你也是 XD)時間18年前 (2007/12/07 04:42), 編輯推噓0(005)
留言5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2 (看更多)
※ 引述《TMWSTW (可以吃的.食物)》之銘言: : ※ 引述《cplinn (你也是 XD)》之銘言: :  直觀本來就不是純經驗的,甚至重點本來就不是經驗,嚴格來說像是「時間」根 :  本不是經驗,或許你會覺的我使用直觀很鬆散,但直觀不就是這一回事嗎?看書 :  本來就會「落入」另一個世界啊。但某個東西「扣住」就會失去記憶?這不是奇 :  怪的要命嗎?書本來就是另一個世界,而記憶本來就是人內心的事,而改變他人 :  的內心或是行動,直觀的方法是語言,也就是祈使句,因此天堂之門當然接近本 :  質一點,而不是什麼類物理的東西。 :  波希米亞狂想曲並不算差,問題只是太大,太沒有策略趣味而已,而我本來要批 :  的是「蝸牛化」啊,從來沒提到波希米亞啊。 :  總之,真要執著在直觀一詞可能沒啥建樹,因為我無法理解你對直觀的認知,我 :  也直接問了,蝸牛化這種能力會不會拗過頭啦。 其實這是兩回事啊。你的直觀應該差不多就是「日常經驗中有過的體會、經驗或 想像」吧(你可以試著再做精確一點的定義)。這一點和偽不偽科學、扯不扯、 凹不凹是不同的事吧。一個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命運、占星術、風水(等偽 科學),因而有這樣的「直觀經驗」,但這並不能證成幻夢玲瓏就有「幻想的力 道」;反過來說,以最「直觀」的時間出發的替身也有凹到難以自圓其說的情形 啊。 「惡魔枷鎖」假如只是用電影的設定,也就是「只能記住十分鐘之內的事情」一 類,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也是實際發生的病例。人會失憶,所以有讓人喪失記 憶的替身也是很合理的啊。應該說,沒有的話反而比較怪吧。但是「惡魔枷鎖」 的設定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卻並非很成功,問題並非在於這東西直不直覺,而是能 不能自圓其說啊!就算它能激起「幻想的力道」,最後是「使用替身的人自己沒 搞懂自己替身的能力」這麼鳥的方式解決也不能算是什麼成功的劇情吧。 「蝸牛化」作為天氣的隱藏能力,我覺得是凹過頭。但我認為你的「過頭」可能 摻有一點誤讀的成份。在我看來漫畫畫出人變成蝸牛的樣子是表現一種「幻覺」 ,包括舞舞被等等,而非生理上有什麼重大變化。 但是重點是:我認為「蝸牛化」這個暴走的劇情不成功並非由於「我們的生活中 沒接觸過這樣的事」「催眠暗示實際上不可能這麼有效」,而是....一些其他原 因。(有機會可以慢慢討論) :  鍊金術相較之下還好多了,這裡可涉及世界觀與偽科學的一些差異,當然有點談 :  不完,不過我先說,世界觀和偽科學應當分開,前者是嚴肅而面對「良善生活」 :  問題的,後者多少只是為了提供剌激和一些單純的欲望,以及相應於欲望而對安 :  全感的需求。又,如果命理大師只有電視上的水準,那被看輕是應該的,相對的 :  ,或許有些極有wisdom的命理大師,但wisdom本來就不該被拿來隨便用用,如果 :  這類東西要進入創作而有價值,那就要嚴肅而成為作品的主題,而不是被拿來當 :  填充材料。所以我一直說了,至少要到X-File的程度才適合加這些東西,雖說 : X-File也沒有多深,但重心和氣氛比JOJO適合操作這些東西太多了。 其實我要說的就是: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些東西拿來「隨便用用」「當做填充材 料」呢?我覺得荒木創造的 JoJo 基本上就是這樣啊,這些東西基本上就是用 來「提供刺激和一些單純的慾望」,而非用來當作作品的主題啊。荒木看了冬 蟲夏草的一些資料,就拿來(即使是誤用)轉化成替身,讀者覺得蠻有意思, that's all,不是嗎?至少我是用這樣的角度去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替身設定當然是荒木說了算,但荒木連自己說個完整的句字都沒辦法,還要去抄 :  些奇聞時,那就是創造力不夠了,而連抄都得抄偽科學,而不是去抄些像是什麼 :  海德格的延伸,還是什麼量子力學的知識,還是弄出個「米諾夫斯基粒子」後儘 :  量試圖在其他條件合理的狀況下運作,這些等級都高多了,因為那代表他有心真 :  正創造一個世界,而不是想靠奇聞來填充新奇感的不足。 我覺得這裡是一個重點:重點在於「荒木連自己說個完整的句子都沒辦法」, 而非那些「奇聞」,「奇聞」本身並沒有罪,也非失敗的原因啊。 我相信荒木是有能力把一些「奇聞」轉化成不錯的題材,或許不是「創造一個 世界」,但至少讓人耳目一新是做得到的。因而很不希望為「成功的替身」( 或劇情)設下一個限制。舉例來說,皇后殺手第三能力大概是來自某部電影加 上一些荒木自己的創意(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吧,雖然不無矛盾之處,但是 荒木的確藉此帶出了一個精彩的最後決戰;綠D 儘管是奇聞加狂想,但這個堪 稱最恐怖殘忍的替身其實也不算壞;近期 SBR 那個「休葛.曼登」也是取材 性質,但是卻是很有創意的轉化,不是嗎?(以前聽樵夫泉水的寓言,總是一 個「要誠實」的教訓而已。但是轉念一想,當你回答「不是金斧頭,也不是銀 斧頭」之時,不正是要覺悟「可能什麼都拿不到」嗎?這也就是荒木最後下的 結論「能夠捨棄『一切』的人,最後才能得到真正的『一切』」。) 其實無論拿「科學」「偽科學」「奇聞」來當材料都無所謂的,玩得好就是王 道。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不過可以偷偷問一下,什麼是「海德格的延伸」,是我知道的那個哲學家嗎 ?是哪部漫畫出現這個「高等級」的設定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219.235.253

12/07 04:45, , 1F
海德格那個是亂舉例的啦,附帶一提,惡搞哲學家的作品
12/07 04:45, 1F

12/07 04:46, , 2F
首推藤崎龍的「櫻鐵奇想」,玩得非常大,因此很有趣
12/07 04:46, 2F

12/07 04:48, , 3F
不過你的回應是有道理的,有些想說的有時間我再說一下吧
12/07 04:48, 3F

12/07 04:51, , 4F
「沒辦法說完整句子」是病因,而引用奇聞是症狀
12/07 04:51, 4F

12/07 04:51, , 5F
我大概是這樣想的。
12/07 04:51, 5F
文章代碼(AID): #17M5x9VB (JOJ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M5x9VB (JOJO)